一、智慧城市建设至少经历四步骤
一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即将来临,智慧城市也正是以智慧支撑的城市形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全面掌握并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更为主动地推进城市与智慧的融合。从大逻辑性来说,智慧城市建设至少要经历四个步骤:一是让城市各式各样的物可以“说话”;二是让物与物之间可以“对话”;三是让物与人可以“交流”;四是让城市会“思考”。
智慧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精气神。智慧城市,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文明发展的趋势,其本质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城市运转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依我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三大意义:
一是可以提升 城镇化的品质。智慧城市以智慧的核心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以智慧的策略发展城市,有利于推动城乡不同核心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转,进而减轻城市病。
二是可以推进高质量的发展。智慧城市是自主创新2.0时代的城市形态,它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普遍的可穿戴互联设备及其智能融合的应用,创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系统,推进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全面创新,进而为新旧动能转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三是通过物与物、人与人、物与人的互联、互通或互动,明显增强城市信息化程度,增强获取、实施、反馈和随时随地服务的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民生领域长时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公平问题,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进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按照我的了解,智慧城市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智慧,二是城市。智慧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精气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现代化核心理念、现代化思维,夯实城市数字化基底、中枢神经和智慧大脑,让城市学会思考,倘若沿袭工业时代的思维模式来搞智慧城市,也只能照猫画虎,低水平重复。所以,对智慧城市建设来说,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基础性根本性层面的任务,推进城市智慧化是战略性集约化层面的举措,两者不可或缺,只有有机融合,才能够最终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二、智慧城市建设要实现五个层面的结构性平衡
要从基础性根本性层面思索智慧城市建设,要采用供给侧结构性变革的核心理念,在城市的功能定位,人口,土地、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就业岗位五个层面的要素供给上,遵照产业跟随功能走,人口跟随产业走,土地跟随人口和产业走的构思,实现五个层面的结构性平衡。
1)城市功能定位的平衡。
任何的城市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若是依托于城市群、城乡之间的格局来发展,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意味着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向。调研当今世界主要城市群和大都市连绵带,通常有四个特征:一是城市群、大都市连绵带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比较高,城镇化率通常在70%以上;二是在城市群中,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协调分布,相邻等级的城市人口比例大多在1:5左右;三是以交通为关键健全基础设施网络,使各城市之间交通方便快捷、信息畅通无阻;四是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功能明确,城市间功能互补。要在城市群层面上思索谋划,合理确定自身的功能定位,而不能各行其是,盲目的建设。
2)人口供给的平衡。
人是新型城市化的核心要素,以人为中心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要义。当今,限制我们国家城市化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城镇化率刚过60%,人口红利就已慢慢消失,劳动力供给紧张,许多城市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
3)土地房屋的供应平衡。
以智慧城市推动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管理资源。比如说商业设施,面积通常每两三万元的商业零售额可以配备一平方米的商铺商店百货店,每两万元的GDP可以配备一平方米的写字楼。这不是计划经济,而是讲经济效益。这种配备需要遵照市场需求使供求大体平衡,不然大手大脚、供大于求,必然出现空城鬼城。但如果土地长时间供应不足,又会导致土地稀缺,房价企高。
4)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平衡。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脊椎,我们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的出发点是解决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但在总体不平衡的基础设施上,添加再多的智慧元素也无法解决问题,前提条件还是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供给平衡。
5)产业布局的平衡。
产业集聚,人口才能集聚,政府才会有收入,智慧城市建设才有基础。这些方面要尤其搞好两个平衡:一是就业总量平衡,一个 一百万人的城市,去掉未成年人老人,最起码有五六十万人需要就业。二是结构平衡,城市一二三产业之间要平衡,上中下游产业链与生产企业之间要平衡,还需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唯有这样智慧城市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把控内在逻辑规律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的升级版,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专注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和调控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战术层面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把控内在逻辑规律。
1)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万物互联。
目前我们正迈入物联网新时代,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智能化变成可能,推动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进而将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连接逐渐扩大到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一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即将来临,智慧城市正是以智慧支撑的城市形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全面掌握并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更为主动地推动城市与智慧的融合。
2)智慧城市建设可阶段性循序渐进。
从大逻辑性来说,智慧城市建设至少要经历四个步骤:一是让城市各式各样的物可以“说话”;二是让物与物之间可以“对话”;三是让物与人可以“交流”;四是让城市会“思考”。这直接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有四个版本:1.0版是数字化,这个是智慧城市的初级形态,目的是让我们生活的全世界可以利用数字化描述出来,让物可以“说话”;2.0版是网络化,利用网络将数字化城市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交互,物和物之间可以“对话”;3.0版是智能化,在网络传输基础上实现智能化反应与调控,如智能设备、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4.0版是智慧化,利用万物互联,使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推动下优化运行。
3)智慧城市建设要由上而下,由点到面地推动。
智慧城市的内在逻辑性直接决定了它很难先有一张施工总图,然后照图推动,其建设只能由上而下,各个领域完善一个发展一个,聚少成多。这也就说,我们要遵照实际需求,区别轻重缓急,创建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智慧子系统,如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各领域各条线都可以各自推动。先把智慧城市的四梁八柱架好,要防止大规模大方案却不做细工的现象。
4)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市场导向。
智慧城市代表着高效率,而效率必定可以形成效益,这就可以吸引住社会资本参加。比如说物流领域,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2万亿元,占GDP15%左右,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五个百分点,如果利用发展智慧物流,把物流成本降至全世界平均水平,便会节约4万亿元,这其中如果有2.5万亿元给企业,供方和需方由实体企业分享,余下1.5万亿给智慧物流、智慧产业、金融业等各种服务业分享,这样形势便会好很多。
5)智慧城市建设要法治化、规范化。
智慧城市是个复杂系统,也是新生事物,其健康发展需要优良的外部环境,有三个方面极为重要:一是标准,要统筹兼顾,加速创建包含信息技术标准、城市建设标准、信息应用标准在内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保证 有序建设,高效集约。二是安全,这个是智慧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和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发展网络安全技术,解决主要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三是扶持,政府带头打破信息孤岛,颁布激励社会参与的各项政策措施,创建容错纠错机制,为智慧城市建设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50622733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4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