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核事故我该怎么办?(续)

  核能是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经济的能源,但核能是一把双刃剑:核材料的获得、储存、运输和使用以及核设施的保护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可能造成核泄漏、核污染;恐怖分子或其他不法分子企图利用核材料进行恐怖袭击的的风险现实存在,尤其是一些国际型大都市或省会城市,近年来恐袭事件屡有发生。

  继上篇对核电站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安全防护进行科普之后,本文将对脏弹,及平时常见放射性事故进行讲解,期待能够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在遇到此类事件时可以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将伤害降到最低点。

  脏弹

  脏弹,又称放射性脏弹,或放射性散布装置,由普通爆炸物加放射性物质制成。爆炸时可将放射性物质炸散,造成局部区域严重放射性污染,污染皮肤和衣服等,吸入体内。因脏弹制造十分容易,技术含量低,最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作案的工具。脏弹也有可能被某些国家作为特种武器使用(图1)。1995年,车臣恐怖分子在莫斯科一个公园内安放了一颗脏弹(装有放射性物质铯-137和30千克烈性炸药),幸被及时清除,如被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发生核事故我该怎么办?(续)

  图-1某国的放射性脏弹部队接受检阅

  核脏弹的杀伤效应

  核脏弹爆炸产生的杀伤效应不同于传统的核武器,也不同于平时的核事故,有其杀伤特点和不同伤类。脏弹爆炸可能的主要伤类有:以吸人放射性颗粒或气溶胶为主的肺放射损伤;以放射性核素体内外污染为主的内照射损伤和外照射损伤;以爆震伤和弹片伤为主的放射性复合伤。所以,其救治难度远远超过平时常见核事故,也与传统核武器伤病员救治有显著差别。

  脏弹袭击的个人防护

  1 减少放射性物质吸入

  当发生疑似脏弹爆炸后,事发现场所有人员应立即用手帕、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放射性气溶胶或粉尘,掸去衣服上的灰尘(图2)。

  发生核事故我该怎么办?(续)

  图-2减少放射性物质吸入

  2 选择风向,迅速撤离

  放射性物质会顺风漂移,迅速撤离时应注意风向,在有多个逃生通路时,首先选择上风向逃离,或者侧风向,边撤边抖掉身上粉尘,用纸巾等擦掉暴露皮肤上的脏物。撤至离爆炸点500米左右的上风向脱去外衣,把衣服放在塑料袋里密封好。脱掉衣服可防止沉积在衣服上的放射物质继续进入人体或照射皮肤。妥善留存被污染的衣服,可供进一步放射性分析。

  在没有接受有关放射性污染的检查前,不要惊慌,等待医学救援,千万不要搭乘公共或私人运输工具,如公共汽车小汽车等直接逃回家,以免身上的放射性物质带入家中。

  3开展自救和互救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帮助重伤员和行动不便者撤离事发点,或帮助他们转移到上风向。如果可能,在距离爆炸现场数百米外上风向找一个安全区域安置伤员,找离你最近的医生前来急救。

  4 接受放射污染检查

  放射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靠仪器检测。事发现场所有人员都需要接受放射性污染检查(图-3)。放射性污染检查由赶赴救援的专业人员负责。

  发生核事故我该怎么办?(续)

  图-3手持式放射性沾染检测

  5 去除放射性污染

  经检查有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和伤员,须送洗消站或医学救援队进行去污染处理,清除体表放射性物质,直至达到去污要求。最好淋浴或用水冲洗,冲洗会减少大部分的放射性污染,降低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造成内污染的危险。

  6 医学救援与专科治疗

  核脏弹袭击的放射损伤伤员,一般须经专业医学救援队放射性检查、体表和伤口去放射性污染等处理后,送专科医院治疗。因核污染伤员救治很特殊,普通医院一般不具备收治条件,须送定点专科医院治疗。

  7 谨慎服用药物

  在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告诉你的情况下,不要盲目服用稳定性碘片(碘化钾等)。因为“脏弹”中的放射性核素不一定含有放射性碘,有可能是其他放射性核素。如果需要用碘稳定性碘片来预防,你就要在有关的公共卫生专家或应急响应人员的指导下服用,不要自己擅自服用药物。

  即使人们不清楚现场是否有放射性物质存在,按照以上简单步骤实施,也能有助于减少损伤和保护自己。

  平时常见放射性事故

  从公众防护的角度,可将平时常见放射性事故分为辐照装置外照射事故(图-4)、密封性放射源丢失事故和开放型同位素污染事故。

  发生核事故我该怎么办?(续)

  图-4钴-60辐照装置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资料显示,1944-2001年,有记录的辐射事故420起,死亡233人,伤3000多名。受到影响的人群多得难以统计,没有记录在案的事故可能还有许多。另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各类射线装置151,054台,在用各类放射源126,991枚。我国1954-2013年,发生各种辐射事故1350多起,300多人受照,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导致13人死亡。可见我国发生的平时放射性事故也不少,平均每年发生20多起。

  辐照装置外照射事故的公众防护

  常用辐照装置的放射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密封型放射源、电子加速器和X射线装置。

  密封型放射源辐照装置

  密封型放射源辐照装置的放射性物质被金属包壳紧密包裹,一般不向外泄漏放射性物质,只是透过密封的包壳向外发出射线。主要用于辐射加工、医疗科研、化工企业和工业探伤机等。

  密封放射源发生照射事故往往是违章操作等酿成的辐照室内人员意外照射事故,可造成急性放射病,不产生其他损伤,对辐照室之外的人员不会造成健康危害。所以,公众不需要采取特别防护措施。

  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若因工作需要进入辐照室之前,最好佩戴剂量报警仪,或者留意并提醒辐照室工作人带好辐射报警设备等;二是当听到有人散发此类辐射事故消息时,不要把它与核电站爆炸事故或放射性脏弹等混为一谈,免得再做出河南杞县居民大规模仓皇出逃那样的荒唐事。

  电子加速器及射线装置

  电子加速器及射线装置(图-5)发出射线的原理与密封放射源有本质不同。前者来自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关掉电源就不存在任何放射性;后者则来自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衰变,会始终不断发出射线,与电源没有任何关系。防护的注意事项同密封型放射源辐照装置的公众防护。

  发生核事故我该怎么办?(续)

  图-5医用电子加速器

  密封性放射源丢失事故的公众防护

  这类事故对公众的危害性较大。放射源使用单位因为保管不善,或随意放置,被无知群众捡走,或被盗贼窃走,流落到社会上当废品,或当好奇物玩耍,造成人员大剂量受照,以及无辜人员受照射,产生急性放射病。

  公众防护的要点:

  1远离放射性警示标志的物体

  发生核事故我该怎么办?(续)

  发生核事故我该怎么办?(续)

  图-6放射性警示标志

  2 不随便拣拾金属的不明物体

  看到亮晶晶的金属圆柱体应提高警惕,不要随便捡拾。也不要捡有金属包裹的短棒状不明金属,或者铅罐、旧放射治疗机等。国内已发生多起因捡拾放射源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图-7)。

  发生核事故我该怎么办?(续)

  图-7钴-60棒状放射源和铱-192放射源

  3 不接触无人管理的辐射标志物

  当发现无人管理的标有电离辐射标志的物体,或者体积小却较重的金属罐(特别是铅罐)时(图-8),首先请远离现场,既不要接触,也不要擅自移动这些物品,更不要因为好奇而打开容器,要迅速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发现有人在玩耍或者拆卸这类物品,不要前去凑热闹,应劝其原理不明物品,并马上报告。

  发生核事故我该怎么办?(续)

  图-8放射源铅密封罐

  4及时就医

  因为捡拾或接触疑似放射源的金属圆柱体,或接触到上述物品后,身体出现恶心、呕吐、疲乏等不适症状时,应联想到受照射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向医生说明真相,以免延误诊断和最佳治疗时机。

  开放型放射性核素污染事故的公众防护

  此类事故主要造成局部小范围的放射性污染。与前述核脏弹放射性污染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污染的放射性核素品种一般比较单一,污染严重程度相对较低,污染范围可以很小,影响人群少。公众防护措施与脏弹放射性污染处理基本一致。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发生核事故我该怎么办?(续)

  蔡建明,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放射医学及核应急医学救援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现任海军军医大学航海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放射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航海特殊环境医学防护全军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航海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分会理事长等多个学术职务。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近20项科技成果。

  发生核事故我该怎么办?(续)

  崔建国,海军军医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放射医学及核应急医学救援研究。目前为海军军医大学国家级防疫队队员和“三防“医学救援队核化分队队长。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放射卫生分会委员、上海市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等5项科技成果。

本文由山西省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赵胜进行科学性把关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716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