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打击,比粉丝倒牛奶更浪费的是炒币

为什么要打击,比粉丝倒牛奶更浪费的是炒币的照片

先是三大行业协会发公告禁止虚拟货币交易,后是国务院金融委会议要求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足见高层对于虚拟货币态度坚决。某乎上有人问如何看待这一系列事,我看就一句话——防范个体风险变成社会风险。

一般来讲,资产市场的收益有两重。一重折射了经济增长,所谓市场长期中倾向于上涨。俗话说,蛋糕变大,每个人的收益随之变大。另一重是你亏我赚,蛋糕大小不变,只体现为赢家收益。今天的虚拟货币基本是后者。

原本,后者本身并不构成风险,顶多算市场经济行为,放博弈论里顶多算纳什均衡。只是,在分配不均加剧下,资本投资过剩与居民消费不足的矛盾过大,使得这开始成为一个问题。就像前段我们会对倒奶事件愤怒。

原则上来说,奶商出清了产能,打榜的粉丝获得了心理满足,明星获得了流量,还雇佣老太太帮忙解决了再就业问题,原本是一个四得意的“内循环”局面。只不过问题是,我们仍是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耗仍然不足,不足以消耗掉人均生产。

消耗不足的原因,和我国快速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一部分人早已跨进了财富极度膨胀阶段,无论是来自父母还是自己,在消费主义的教育下早已养成了消耗的习惯。而另一部分人,如我们的父辈,生于经济困难时期,赶上改革开放,为经济体创造了廉价又巨大的产能,但正由于生于困难时期,消耗的商品与服务远低于其生产的,养成节俭习惯延续至今。无论今天的财富状况如何,大多仍保持节俭的习惯,导致消耗力不足。

而在一个经济体中,如果很大一部分群体只生产不消耗,并不利于经济增长,也必然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

产能过剩怎么办?大的如国家,以前通过廉价工业品,现在通过“一带一路”,未来还可能通过“RCEP”,往国外转移。小的如具体的商品,商家通过降低利润、降价出清多余的产能。

有的商家不愿降低利润,就有了1929年美国资本家倒牛奶的故事。

为什么倒掉也不愿低价卖给穷人?因为价格由供需决定。市场上牛奶供给变少,价格才有可能回温,才有利润可言,在1929年大萧条背景下才有生存可言。

也就是说,面对产能过剩这一经济问题,以前的做法是,要么通过“转移”,要么“低价清仓”,要么直接“倒掉”(尽管矛盾大)。

但问题是,伴随科技的进步,摩尔定律的一再验证,生产成本降低,性价比提高,价格在趋势上一定会趋于成本。

那如何在这样趋于饱和的市场中寻求新的需求与利润?

金融化,或者说是资产证券化,是这个世纪资本家想出来的好方法。

这其中,2016年的“涨价去库存”是个伟大的发明。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不是通过“转移”、“低价清仓”和“倒掉”去库存,而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反倒给人们一个心理暗示:涨价——意味着产能不过剩、甚至供给不足,来达到该抢房子去库存的目的。

哪怕你购买力不足,也有“一个钱包不够六个钱包来凑”以及首付贷的方式帮你补足。它之所以成立的唯一原因,就是人们认为房价会永远上涨。

这样下来,产能过剩的问题虽然被解决了,但为了买上这张“末日方舟的船票”,无数人加了无数杠杆。而不断推高的杠杆最后只有以明斯基时刻的债务危机来结局。

那对于虚拟货币而言,今天最大的库存在哪儿?

据剑桥大学另类金融中心测算,截至2020年4月,约有65.08%的比特币算力分布在中国。第二为美国,约占7%。

我不知道今天有没有挖矿硬件厂商参与到虚拟货币炒作,我只知道虚拟货币的“产能”无法通过“转移”到它国消费者给消化掉,也无法“低价清仓”卖给“捡便宜”的消费者给消化掉,更无处可“倒掉”的消失,那这些无法消化的最后“产能”该去哪儿?

恐怕只有“涨价去库存”这一条路,尔后一棒接着一棒,直到大部分人抛弃“一直会涨”的共识,最后变成一把“你亏我赚”的历史。

货币从来只是经济过程中的媒介,货币的背后永远都是商品与服务的生产、传递与消化。这些在创造商品与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产能在能够最终消化的前提下,“你亏我赚”可以成为一种内循环的形式。

在产能最终不能被消化的前提下,“你亏我赚”只会进一步加剧财富分配不均下资本投资过剩与居民消费不足的矛盾,这就是社会风险,这个矛盾也从来都是社会风险。

  • A+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880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