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常用的思维模型有哪些?这篇文章里,作者总结了 10 个思维模型,分别有四象限法则、漏斗模型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一、四象限法则
四象限法则是时间管理的一种工具,将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分为四个象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重要且紧急(第一象限):需要优先处理,准确判断并集中力量解决。
重要但不紧急(第二象限):制定计划,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好。
紧急但不重要(第三象限):交给别人做,或者尽量少做,因为很多人会在这里浪费大量时间。
不重要且不紧急(第四象限):尽量不做,如果做了,也会很容易产生成就感
二、漏斗模型
漏斗模型是一种流程式数据分析模型,用于描述用户在流程中的关键行为以及从起点到终点的转化和流失情况。漏斗模型可以反映用户在产品或服务中的转化路径,帮助分析者迅速定位流程中的短板,并利用多维切分捕捉用户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常见的漏斗模型包括 AIDMA 模型、AISAS 模型和 AARRR 模型等。
1)AIDMA 模型: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
Attention(引起注意)
Interest (引起兴趣)
Desire(唤起欲望)
Memory(留下记忆)
Action(购买行动)
2)AISAS 模型
Attention(引起注意)
Interest(引起兴趣)
Search(进行搜索)
Action(购买行动)
Share(人人分享)
3)AARRR 模型:应用运营和增长的模型
Acquisition(获取用户)
Activation(提高活跃度)
Retention(提高留存率)
Revenue(获取收入)
Refer(自传播)
三、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其核心原则包括结论先行、上下对应、按逻辑排序和 MECE 原则等。
在实际应用中,运用金字塔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思维、表达观点和解决问题。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人们能够构建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金字塔结构,从而有效地传递信息、沟通和解决问题。
结论先行:在金字塔结构中,首先明确总体结论或观点,然后再逐步展开具体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读者或听众能够快速理解主题和关键信息。
上下对应:这一原则要求在构建金字塔结构时,确保上层与下层之间存在明确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每一层的论点或信息应该与其下层的论据或信息相匹配。
按逻辑排序:金字塔原理强调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信息,通常包括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程度顺序等。这样能够确保信息组织清晰、有条理。
MECE 原则:MECE 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它要求在构建金字塔结构时,确保各个层次的信息点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且共同构成完整的结构
四、KISS 复盘
KISS 复盘法是一种简洁有效的项目复盘方法,由四个英文单词组成:Keep(保持)、Improve(改进)、Start(开始)、Stop(停止)。
需要保持的(Keep):活动中做的好的,以后继续保持。
需要改进的(Improve):活动中准备不充分的,后续改进。
需要开始的(Start):哪些想法这次没有做的,以后可以开始实行的。
需要停止的(Stop):对活动不利的,需要停止的
五、KT 决策法
KT 决策法是最负盛名的决策模型,由美国人查尔斯 · H · 凯普纳(CharlesH.Kepner)和本杰明 · 特雷高(Benjamin B.Tregoe)二人合创研究发明的把发现问题分为界定问题和分析原因两步的方法。
KT 法是一种思考系统,即就事情各自的程序,按照时间、场所等,明确区分发生问题的情形和没有发生问题的情形,由此找出原因和应该决定的办法。
状况分析(SA):这是对问题的初步认识,需要明确问题的定义和性质,并进行“是 / 而不是”的精准描述。
问题分析(PA):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找出可能的原因,并进行精准描述。
决策分析(DA):制定决策声明,明确决策制定的水平。确认战略需求、行动目标及限制条件。对各工程标配以权重,逐一排序。产生选择方案。在客观基础上,对各选择方案进行打分。
潜在问题分析(PPA):考虑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并据此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六、PDCA
PDCA 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 · 阿曼德 · 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 PDCA 循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PDCA 循环法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PDCA 由四个主要阶段组成:
Plan(计划):这个阶段涉及确定目标、识别问题并制定行动计划。它涉及到对当前状况的理解,以及如何达到期望的结果。
Do(执行):在计划之后,这个阶段涉及实施计划。这包括分配资源、设定里程碑和执行策略。
Check(检查):在这个阶段,组织会评估执行的效果,并比较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这涉及到收集数据、监控进度并评估结果。
Act(处理):最后,这个阶段涉及基于检查结果的决策。这可能包括对成功的策略进行标准化,对不成功的策略进行调整,或者将未解决的问题移到下一个 PDCA 循环。
七、GRAI
GRAI 复盘法是一个围绕目标,注重结果和目标之间的偏差,从中分析原因并总结规律的复盘方法。具体来说,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展开:
Goal(回顾目标):回顾当初的目标或期望是什么?
Result(评估结果):对照原来的目标,看完成情况如何?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Analysis(分析原因):分析事情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Insight(总结规律):得失体会,经验是否可复用,总结规律,比如需要实施哪些新举措,需要继续哪些措施等。
八、KPT 复盘法
KPT 复盘法,与其说是一个方法,不如说是一个原则。它的用法就是,在复盘的时候,问自己三个问题。
Keep(保持):在项目或任务中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有哪些好的方法、好的习惯或好的工具值得继续保持。
Problem(问题):回顾在项目或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
Try(尝试):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尝试和改进的过程。
九、3R 复盘法
3R 复盘法是一种在项目完成后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方法,该方法关注于记录、反思和提炼 3 个步骤。
Record(记录):在执行过程中,主动记录每个步骤的进展情况,以便后续回顾和反思。
Review(反思):在项目或任务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深入思考每个步骤的合理性、问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Revise(提炼):基于反思的结果,我们需要提炼出有用的经验、方法或教训,并尝试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十、STAR
STAR 复盘法是一种结构化的复盘方法,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Situation(背景):描述任务或项目的背景和情境,明确目标、时间节点等关键信息。
Task(任务):明确完成任务或项目所需的具体任务,包括分工、对内对外的沟通对象等。
Action(行动):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描述采取的行动步骤,包括里程碑节点和具体行动计划。
Result(结果):描述实际完成情况,包括完成质量、成本、量化的指标等,并对比目标与实际结果,分析差异。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31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