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持 新材料被赋予无限想象

  “快住手,火要烧起来了!”人群中发出一声惊叫。

  日前,在位于安徽蚌埠会展中心的国际新材料生物基纤维展区,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正当众试图用打火机点燃一条棉被。

  然而,火苗蹿起、场面失控的场景并没有出现,一缕青烟过后,雪白的被子上只多了个窟窿。“这被子是聚乳酸纤维材料制成的,不仅除菌抑螨透气,而且不易燃,安全性好。”工作人员向围观市民做起了科普。

  日前,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安徽蚌埠举行,与会代表把脉新材料科技研究方向,研判产业发展趋势,推动技术、产业与资本合作,探讨自主创新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蕴藏的价值与潜力。

  新材料为高端制造提供基础性依托

  “新材料本身既是高科技,又是很多高科技从技术到产业价值实现的基础性依托,因此可以说新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高端制造的水平。”大会开幕式致辞中,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作出如上表述。

  作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聚集地,安徽拥有硅基新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生物基材料等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并涌现出一批先进成果:陶铝新材料实现了并排领跑;PVA光学膜率先实现国产,特种缓冲吸能材料成功应用于嫦娥四号,聚乳酸全产业链生产为禁塑时代打开新窗口。

  在科技加持下,新材料被赋予无限想象空间。以玻璃为例,这种材料仅仅作为日常容器使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从0.33毫米到0.2毫米,再到0.12毫米——由安徽蚌埠制造的超薄浮法电子触控玻璃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随着国内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产品正式下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技术的国家。

  “我们已经意识到,无论是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还是以固态锂电池、氢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其发展与突破都要依托新材料这个‘产业粮食’强力地支撑。”王清宪说。

  立足国家战略 完善新材料产业生态

  此次会议上,“卡脖子技术”“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与会代表聚焦的高频词汇,而立足国家战略,重视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与能源、环境的协同协调,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我国合成纤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至今已有60年,产量占全球70%以上,但部分高性能纤维还是受制于人,因为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建议,在新材料领域应继续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创研究,同时要拓展新材料的应用领域。

  无独有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也在主旨演讲环节呼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应当从研究思维跨越到产业思维。“中国石墨烯专利占全球三分之二,但光有基础研究,没有生产工艺突破是无法实现石墨烯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刘忠范说。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认为,突破“卡脖子”封锁,建设制造强国,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尤其是由龙头企业带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产融协同良好,支撑服务体系健全的新材料发展生态体系。

  作为新材料产业集聚重镇,“十三五”期间,安徽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规上企业达到1362家,目前已涌现出中建材蚌埠玻璃院、铜陵有色等一大批龙头企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要建立起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绿色社会的‘三位一体’体系,通过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产业升级,这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绿色路径。”来自北京绿色交易所的专家团队认为。

  在安徽工业基地、产业大会主办地的蚌埠市,随着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实施,初步预测蚌埠市2025年将实现碳达峰。

  “我们坚持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推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为吸引新材料新产业的‘强磁场’、新技术新产品的‘培育场’和新体系新模式的‘试验场’。”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表示。

  产业模式创新 驱动新材料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在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开幕当日,有142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超900亿元,合作成果丰硕。

  “我们将在蚌埠设立华南理工大学先进材料研究中心,吸引更多广东优质项目落户蚌埠。”签约现场,计划落户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的安徽粤智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成武说。

  “安徽新材料特色鲜明,创新体系日益强健,集聚态势愈发明显。”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天培在进行新材料产业推介时透露,2020年安徽新材料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商模式创新最终将实现新材料产业模式的创新。据了解,为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布局,安徽将新材料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发展。如今,依托合肥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能级国家创新平台优势,安徽正促使一批新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强化应用场景建设,加速成果落地转化。

  “‘十四五’时期,安徽新材料发展将提质升级先进基础材料,做大做强关键战略材料,加快布局前沿性材料,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产业协同发展。”张天培表示,到“十四五”末,安徽力争形成万亿级的规模总量,千亿级的细分产业,引领百亿级龙头企业支撑的新材料产业格局。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3470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