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追踪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的起源 确定其是“黑暗原始小行星”

[_4JBUHKIPG@BQJ$7JT)P9P.png

当一颗直径约10公里(6.2英里)的撞击物撞向现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时,白垩纪末期突然结束。这将引发一连串全球性的灾难,包括海啸、地震、野火、海洋酸化,以及使地球陷入了长达18个月的黑暗。这最终导致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生命灭绝。

但是,究竟是什么撞击了地球,它来自哪里?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一颗来自太阳系最边缘的冰冷的奥尔特云的彗星。其他人认为它更可能是一颗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

最近的研究支持后一种说法–从陨石坑现场采集的岩石样本和钻芯表明,撞击物的成分是碳质球粒陨石。这些富含碳的岩石是由太阳系诞生时留下的原始材料制成的,并不反射很多光线。因此,它们通常被称为“黑暗的原始 ”小行星。

但是,虽然这些天体经常运行到地球附近,但它们通常太小了,不足以造成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看到的破坏程度。因此,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始寻找这个撞击天体更大的 "兄弟姐妹"。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Wiliam Bottke说:"为了解释它们的缺失,过去有几个小组模拟了内太阳系中的大型小行星和彗星破裂,研究了对地球的冲击浪潮,其中最大的一次产生了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虽然这些模型中有许多具有有趣的特性,但没有一个模型与我们对小行星和彗星的了解有令人满意的匹配。看起来我们仍然缺少一些重要的东西。"

有一个地方潜伏着这些较大的岩石–外小行星带。但是那里的天体处于相当稳定的轨道上,很少会移位并朝向地球。为了找出它们可能的频率,研究小组模拟了一个由13万颗虚拟太空岩石组成的主要小行星带,并对它们进行跟踪。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与希克苏鲁伯陨石大小相当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频率至少比以前认为的高10倍–平均每2.5亿年左右一次。

根据该模型,数百万年来作用于小行星的热力可以慢慢地把它们推来推去,直到它们到达像引力 "逃生舱 "一样的区域,在那里它们可以滑落。在那里,它们可能最终进入可能与地球相交的轨道。

在模拟中,几乎有一半的岩石也是碳质球粒陨石。总的来说,这些模型显示,很有可能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由这些黑暗的原始小行星之一造成的。

这项研究的合著者Simone Marchi说:"这个结果是耐人寻味的,不仅因为小行星带的外半部是大量碳质球粒陨石撞击体的所在地,而且还因为研究小组的模拟首次能够再现即将接近地球的大型小行星的轨道。我们对希克苏鲁伯撞击体来源的解释与我们已经知道的小行星如何演变的情况非常吻合。"

这项研究将发表在《Icarus》杂志上。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36263.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9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