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量子晶体传感器或有助找到暗物质粒子

二维量子晶体传感器或有助找到暗物质粒子

(图自:S. Burrows / JILA)

暗物质理论称,其不会以任何方式反射、折射、或与光相互作用,仅通过其强大的引力来影响常规物质。

而 NIST 物理学家开发的二维量子晶体传感器,则由具有相同“向上”自旋状态的铍离子(红色)组成。

在太空中,与暗物质有关的观测证据在不断增加,但很难直接被检测到。此前科学家们已经不断提出过各种概念和实验尝试,以期捕捉到潜在可能经过的暗物质粒子与观测器发生碰撞。

针对不同的候选粒子,研究人员也配备了不同特性的检测方法。比如利用装满液体的巨大地下储罐,或者针对一个微小钟摆的引力影响。

New Atlas 指出,在诸多主要候选者中,有一种被称作轴子(axion)的假想粒子。模型表明其具有中性的电荷,几乎没有质量、随波逐流、且电磁影响很微弱。

此前,实验室已利用过“轴子电波”(axion radios)、空腔中的量子比特、或甜甜圈形状的磁铁来寻找这种相互作用。

二维量子晶体传感器或有助找到暗物质粒子

John Bollinger 与 Matt Affolter 在调节激光阵列(图自:NIST

现在,NIST 团队已经开发出了一套新型轴子传感器,它由被困在磁场中的 150 个铍离子组成,迫使其排列形成了一个只有 200 微米后的平面。

当暴露于电场中时,原子平面会像鼓一样上下移动 —— 若它们在与任何外部电场隔离的情况下发生了运动,就意味着有轴子(或其它形式的暗物质粒子)通过。

NIST 团队声称,这套装置的灵敏度是其它类似实验装置的十倍,能够在一秒内检测到每米 240 纳伏的电场。,使之能够在更广泛的频谱范围内发现轴子。

这种额外的敏感性,得益于量子物理学的独特特性。因为轴子对离子的任何位移都非常小且难以测量,所以研究人员决定借助量子纠缠来放大信号。

二维量子晶体传感器或有助找到暗物质粒子

具体说来是,NITST 团队选用了纵横交错的激光束来照射离子,使之表现出“自旋”的电子特性。

由于所有离子都“向上”旋转,因此当它们的集体自旋发生任何变化的时候,都可揭示由轴子引发的任何运动位移。

更棒的是,测量它们的自旋相对容易 —— 若离子处于想象自旋的状态,晶体就会发出荧光;若处于向下自旋的状态,则会保持幽暗。

展望未来,研究人员希望打造包含 10 万个离子的 3D 晶体,以将探测器的灵敏度提升 30 倍。

感兴趣的朋友,可翻阅近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Quantum-enhanced sensing of displacements and electric fields with two-dimensional trapped-ion crystals》一文。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5384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6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