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周期从开始到打样出来是 4 周时间,模具出来之后还不能马上使用,可能还需要一些小改动,这个过程要花费 1-2 周的时间。如果数据完全准确,开模又完全理想,大概 6 周左右能见到产品。
这是雷锋网从 G-wearables 联合创始人、硬件工程师李响那里所得知的一组数据。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硬件产品开发周期比较长,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折腾」。尽管做硬件产品会遭遇很多「坑」,但还是有人愿意心甘情愿地往里面跳,只为将一款好的产品呈现在大家面前。
Gogo 运动随声听是 G-werables 打造的一款无线耳机,每一只耳机的重量在 10.8 克左右。内置 4GB 储存卡,它有两种播放形式:一种是通过手机连接蓝牙直接播放音乐;其次是自带播放音乐的功能。这款耳机有监测心率的功能,配套的 APP 能为用户提供运动计划,管理运动数据和音乐列表。
为了做好这一款不同于传统运动耳机的产品,他们做了哪些努力与妥协?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采访了 G-wearables 联合创始人、硬件工程师李响以及设计师杨一。以下是对话实录(有删减)。
雷锋网:如何从人耳出发保证用户佩戴耳机时的舒适性?
我们根据耳朵固定硅胶的几个点去做模型,在材质上采用比较偏软和有弹性的硅胶,能适应绝大部分人耳。
在市场上我们做了两三百人的抽样调研,发现大概 2% 的人戴不进去,这是因为我们在耳机内侧加了一个心率模块,原先是平直的角度,更适合测心率,对于模具和生产来说也比较容易和方便。但是为了这 2% 的用户我们重新设计了它的角度。
雷锋网:这款耳机在最初是这个尺寸吗?在配色上怎么考虑?
初版大概比目前这款产品长 5 毫米左右。这对一个小产品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尺寸,所以为了缩短这 5 毫米,我们从器件选型、布板布局、结构设计上进行了大的改动。因此现在这款产品佩戴时不会显得特别突兀。
在配色上,考虑到耳机主打的运动市场,我们采用绿色搭配黑色的色调。因为绿色是大家比较能接受并且偏运动的颜色。
雷锋网:因为目前市面上很多运动耳机都有一条线,而这款产品采用的是无线,如何去保证用户在听歌的过程中不受影响呢?
我们采用的是蓝牙 True Wireless 技术,这是一个通用的蓝牙频段,耳机之间通过蓝牙连接对天线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为了增加 1db 的灵敏度,在一个半月前我们将工业设计、结构的一部分模具重新开了一遍,确保用户在听歌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中断。
此外,我们也做了一些专业的测试,比如各种角度、型号、位置摆放的天线测试。现在这款产品的蓝牙性能比市面上的产品至少好 50% 以上,因为要达到双耳无线的要求,就必须确保 10-15 米的范围内能清楚听到声音,不受干扰。
雷锋网:由于在运动过程中的动作比较大,怎么确保耳机在佩戴的过程中不会脱落?
我们公司有个跑步机,基本上公司的同事每天都会戴着这款耳机在跑步机上跑几公里。在硅胶耳套上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勾,用户佩戴的时候能勾住耳廓。这样在运动时就不会掉下来。
在防水方面,我们在充电位置的内部使用了包胶的模具,一个类似于硅胶的物体把金属包裹起来。在耳机外边这一圈除了有卡扣之外,我们在内部设计了一个导水槽,不让汗液流进耳机内部。
雷锋网:为什么会在耳机的背面采用触摸交互,实体按键不会更有触感吗?而且准确率也会高很多。
实体按键会影响外观的整体性,如果采用按键的话,切歌或调音量的时候会对用户会形成干扰。就体验而言,触控比按键好,因为操作更加便利。
在触控这块,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触摸板和芯片,通过在软件上调试触摸的算法来保证它的准确率。
雷锋网:既然是一款运动耳机,怎么确保它的播放音质?
我们主要从声学设计来考虑,在发声单元选了一个喇叭,它表面有一个 0.25 微米厚的铍元素,质量非常轻,能让音域扩展开来。之前小喇叭的高频能做到 8,9K 左右,镀上这层膜以后,高频能达到 13K ,在音乐的听感方面会更宽广一些,让人感觉声音饱满。
雷锋网:怎么想到做一个充电盒?这样做会不会提高了它的成本?
本身这款产品的功能比一般的耳机功能多,它的续航时间在 3 到 3.5 个小时左右,满足不了某些用户一天的需求。而这个 700 毫安时的充电盒能确保充两次以上的电,同时对耳机的收纳也特别方便。
当然,如果用户在体验上有所提升的话,我们愿意花时间和成本去做这样的事情。
跟造物者对话,发现产品闪光点——「唯物」是雷锋网打造的产品报道品牌(公众号:okweiwu)。我们关心一个产品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希望同样在做硬件的业者,读过「唯物」的文章,能够有所启迪。
如果你也想跟我们聊聊你的产品,请发介绍到 chanpin@leiphone.com,24小时内必复。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