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医董事长廖杰远:以“云+HMO”为内核,医疗供应能力是生死关

“互联网医疗让外界产生很多误解的原因在于不能实际落地,互联网医疗不能飘在空中,需要真正有能力、有效率地组织医疗供应能力,帮助老百姓看好病,帮老百姓更健康。”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在近日接受雷锋网采访时如此表示。

日前,微医宣布完成5亿美元战略融资,本轮融资完成后微医的估值为55亿美元。在这笔被称为行业内最大规模上市前融资的背后,微医的上市计划逐渐明晰。

微医的内核:云+HMO

微医旗下包括微医疗、微医云、微医药、微医险四大板块,计划最快在今年底推动分拆上市,其中微医疗板块最快考虑年底在香港上市;微医云则希望在内地上市。微医之前也经过多次资本的注入,但是廖杰远认为,资本是一个必要因素,但绝对不是充分因素。上市之后,企业的布局以及业务板块并不会有大范围的调整。

廖杰远不希望将微医定义为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而是一个“医疗健康科技平台”,并认为接下来的趋势是科技驱动医疗。他表示,微医的内核就是“云+HMO”。未来微医将着力推进新型HMO(即“健康管理组织”)和“微医云”这两个板块的建设。

对微医来说,这一轮融资更大的意义是引入两名重要的外部战略投资者,与友邦保险和新创建集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2C的业务上,健康险是HMO的一个部分,微医会跟友邦深度合作。在云部分,微医和腾讯深入合作,微医云和腾讯一起共建,后续会进行一系列的发布。

具体来看,微医云是一个具有2G属性的智能医疗云平台,其目的是帮助行业实现效率提升。其客户分为三类:医院、政府、行业。

对医院而言,微医云是为了优化就医流程,现在也在进行处方外流、医药分开以及医疗AI方面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把大医院的能力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协同起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能力进行提升。

对政府而言,微医承担了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工作,帮助地方政府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

对行业而言,微医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医药行业和保险行业。

在医药行业:微医建立了处方共享平台。廖杰远对该平台的评价是:可能会成为中国医药分开的主轴执行平台。据了解,该平台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已经帮助全国近2万家药店实现在线处方和处方审核,规范了处方药的流通和使用。

在保险行业:微医险是微医推进开放式互联网健康险平台的主载体,通过大数据推进商业健康险的“开源”和社会保险的“节流”,目前已与人保健康、众安保险、泰康人寿等30多家机构开展了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保险电商等业务合作。

在廖杰远的构想中,除了要进行智慧医疗云平台的搭建工作,微医还要推进HMO的深入实施。他表示,“中国HMO的市场一定会过万亿。”

什么是HMO?HMO(健康维护组织) 是指一种在收取固定预付费用后,为特定地区主动参保人群提供全面医疗服务的体系。1973年,在美国卫生部的推动下,国会通过“健康维护组织法”,从而在制度上确保了这一医疗保险形式的发展。

这轮融资有个特别的投资方——友邦保险。资料显示,友邦保险是泛亚地区最大的独立上市人寿保险集团,业务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亚太地区内的18个市场。

廖杰远表示,和AIA(友邦保险)深度合作,合作的目标是创建中国新型的HMO在他看来,中国医改的终极突破就是HMO,他对新型HMO的理解,最简单就是八个字:全科+专科,线上+线下。

在微医云支撑的基础上,微医正在逐步把自有的HMO服务体系做透。这个HMO服务体系是从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始逐步升级过来的。最早,微医从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始,协助很多地方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地方的主导的医疗机构进行医联体建设。廖杰远认为,互联网医院落地中国基层,实际上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医联体,往上连接大专家,往下落地基层医疗机构。

据了解,微医协助公立医院建设了100多个医联体。

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互相协同构成了微医新型HMO。这个服务平台把医疗资源组织起来,把全科、专科的能力串起来,线上、线下的服务体系建起来,从原来浅层的服务逐步深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HMO的服务。

HMO的服务体系由三个部分构成:

一是医疗供应体系,签约家庭里所有的医疗服务都在该服务体系中完成;

二是健康维护和健康保障;

三是支付杠杆,比如说大病,用户会获得高额的大病保障和赔付。

也就是说,微医把服务家庭的健康、医疗服务全部委托给自有的系统,由系统完成全程的服务,形成一个覆盖一、二线城市的医疗供应网络。

廖杰远表示,未来在HMO的体系里面,50%的慢病、常见病和健康维护在家里就完成,35%会在基层医疗机构完成,剩下的15%在大医院里面完成。

对于市场接受程度,廖杰远很乐观地说,未来我国居民选择自己的医疗健康保障服务时,基础的医保与HMO都将是选项,并认为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城市新中等收入群体会同时考虑这两个选择。

他透露,微医今年的计划是服务中国超过100万的家庭。“医保+HMO是中国医改的终极方向。互联网医院只是一种服务形式。在HMO的体系构成当中,一定是全科+专科,微医在这个地方倾注了最大力量下去。”

未来会建100个全科中心

在采访中,廖杰远笑言,自己是属牛的金牛座,一旦做了决定是万难不悔的。微医从创建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个比较坚定的方向,并一直朝着特定方向努力。

作为微医的“总设计师”,廖杰远一直在分享自己为微医设计的核心能力。但是,互联网医疗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四年前,互联网医疗迎来了大热元年,但很快就遭遇资本寒冬。实际上,除了微医,近期互联网医疗领域已经发生了多起融资,平安好医生在5月4日正式挂牌港交所。不过,平安好医生上市第二个交易日即跌破发行价。

廖杰远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表示,盈利难是表象,盈利难的根子在于建立老百姓信任的、解决老百姓问题的供应能力难。

在他看来,老百姓的看病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看好病,真正看好病一定是线上线下紧密协同,各个不同的全科和专科的协同;

第二,不仅要能看好病,还要能管理病。以老百姓健康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大病可以早发现,慢病可以管理好。

第三,支付杠杆。老百姓付优先的钱,但是一旦得了大病,他们希望能够得到高额的赔付和高额的保障。

廖杰远认为,医疗跟所有其他互联网行业都不一样,绝大多数的互联网行业都是流量为王,是因为需求决定供应的。但是,只有医疗行业恰恰相反,是供应决定需求的。

“在医疗行业里面,流量几乎没有什么价值,从根本来看要有供应能力,供应能力是这个行业唯一的核心价值。如果企业能够把这三方面的供应能力建起来,营收和盈利能力一点都不难。”

那么,既然看到了提高医疗供应能力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根本作用,那么微医是如何做的呢?

廖杰远认为,互联网医院只是一种服务形式。在HMO的体系构成当中,“全科、专科形成的服务体系,再加深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的协作,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率的医疗供应网络。”

在全科体系建设上,微医一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经过全科的规范化培训,让大量的内科医生、儿科医生、妇科医生成为全科医生。

第二,在全国建全科中心,目前北京、南京、杭州的全科中心已经开业,未来微医会建100个全科中心。

第三,目前承建了海南的健康管理学院,目标就是让海南健康管理学院成为全国全科医生的培养摇篮。

用AI能力赋能基层

谷歌的斯密特去年5月27日在乌镇人机围棋大赛的时候曾表示,AI最大的场景在医疗健康,医疗健康最大的机会在中国。廖杰远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补了一句话:在中国,最大的价值是在基层。

廖杰远认为,提升中国医疗能力的最大基础在于“强基层”,中国200多万的基层医生,要在短时间内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医学水平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是AI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工具。看到AI在“强基层”方面的巨大潜力,微医和哈佛大学、浙江大学共同研发了“二十一世纪的赤脚医生”。这是一个全科助手,目的就是帮助每个基层一生都成为规范化的全科医生。

此前,基于微医云,微医还推出了处方共享平台和AI共享平台,在云化的基础上与浙江大学等机构合作,推出两大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睿医智能医生和华佗智能医生。雷锋网了解到,华佗智能医生已经成为应用面较大的智能医生,据廖杰远介绍,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在400多家中医院使用,成功辅助诊断超过200万人次。

AI+医疗推行过程中,落实到基层的过程中有哪些阻力?廖杰远认为,主要还是在于数据,数据必须要互通,AI如果是一个大脑,数据就是血液,血液不通,大脑就会萎缩。数据的互通是第一个难题,也是最大的难题。我们认为,中国医疗体系的升级,科技推动医疗的进步,核心在于医疗数据的共享互通。

互联网医疗的“小岗村”

任何一项创新其实是生产力的重组,在生产力重组的过程中,必然要突破很多过往形成的规则,这是最难的地方。

今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 “要鼓励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带来了政策层面的“春风”。

回想起当时在乌镇设立第一家互联网医院时,廖杰远说道,当地政府和我们共同约定,要做互联网医疗的“小岗村”,很高兴看到现在这个“小岗村”已经遍地开花了,乌镇互联网医院成为了这次政策的样本之一,我觉得“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春天已经到了。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760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1日 10:53
下一篇 2021年8月11日 10: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