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顾行业最大问题是什么?智能投顾是风口还是泡沫? | 对话

智能投顾行业最大问题是什么?智能投顾是风口还是泡沫? | 对话

雷锋网4月18日报道,互联网金融平台麦子金服昨日在官网公布获得银行系B轮融资消息,并于今日在上海召开融资发布会暨智能金融发展与创新应用论坛。

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正在向智能金融化方向发展,技术正在彻底改变金融服务的形态与流程。智能投顾无疑是当下最受关注的亮点。投资界的AlphaGo是否会取代人类投资顾问,成为客户资产最重要的管理者;对于客户而言,更信赖人类还是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

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在“大数据时代下智能投顾与创新发展”圆桌对话中,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先生、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娟、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孟添、搜股科技创始人于洪钧、麦子金服董事长黄大容出席并发言。主持人是互联网金融千人会联合创始人蔡凯龙。

以下是对话实录,雷锋网AI金融评论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智能投顾发展迅速的原因

主持人蔡凯龙:今天的话题从一组数据开始,今年二月份,全球智能投顾资产排名出炉,根据数据显示,靠前的智能投顾资产管理公司均为美国公司。其中Vanguard集团以470亿美元的托管资产位列第一。SchwabIntelligentPortfolios和 Betterment分别以托管102亿美元和74亿美元资产位列第二、第三。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年增长率达到了103.8%,并预计2020年智能理财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2万亿规模。

所以我想请问黄总和于总,两位是从事智能投顾的企业主,为什么智能投顾发展这么迅速,有什么特点可以吸引用户和投资者。

麦子金服董事长黄大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 第一,智能投顾让投资变得异常简单。用户只需要一键,一个充值,就可以完成对很多产品的投资。

  • 第二,风险分散。因为智能投顾投资组合包含各种算法,平衡风险和收益,相对比较安全。

  • 第三个原因在于投资额可以比较小。对于中产阶级而言,过去缺乏比较好的理财产品,降低了进入门槛。

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现在大家对智能投顾非常看好。虽然现在国家对股权类的智能投顾有一些政策上的想法,但是这并不阻碍大方向上智能投顾的发展。

搜股科技创始人于洪钧:在我看来智能投顾有这几个特点:

  • 第一,欧美市场智能投顾有了长足发展,现在已经居于成熟期和爆发期。

  • 第二,智能投顾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传统的年化的基金管理费达1%~2%,而现在可能降到0.1%,甚至再往下降。

  • 第三,智能投顾可以全天无休7×24工作。

总的来说,智能投顾既可以省钱又省时间,又有一定先例可寻,这就是为什么国内智能投顾这么火的原因。

智能投顾的颠覆性与否

蔡凯龙:黄总主要是从普通投资人角度出发,于总从技术角度来讲。顺着于总的话补充一点,因为智能投顾是用计算机和算法,投资理很性。所以理性可以去掉情绪上的波动,比如说贪婪、恐惧的情绪,这也是吸引机构投资者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说智能投顾以后会替代理财师,对理财业产生颠覆。也有人不同意,认为智能投顾到现在还是非常初级的,只是算法上的自动、交易上的高频或者是快速,没有到真正高智能的阶段,更多的只是节省成本。邵总觉得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首先是成本节省。我们有110万个客户,而加上营业部的投顾也不过一两百人,意味着根本不可能以人工为客户提供充分的服务,这个时候机器人可以帮忙。高盛一百万美金以下的净值客户都是由机器人做的,这个趋势是很难避免的。

再者是性价比非常高,智能投顾小、分散、简单,但是投资人相对关心的是收益怎么样,专业人士都知道需要风险收益的平衡,不是说收益越高越好,但是没有一个爆款让投资全面信赖它。所以大家还是将信将疑。

这需要传统行业专家和算法之间的一个互动。专家会来训练它,它自身也学习,但是突破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真正到来,那个时候才是生死一线的时候。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孟添:主持人刚才说的几个例子,包括举了欧美迅猛发展的数据,我们目前的情况,但是我觉得中国现在智能投顾发展情况很难和美国做比较,或者说很难拷贝美国这种迅猛发展的模式。

从供应和需求的两个角度来看,美国有养老金制度、避税的需求,虽然我们也有需求,中产阶级的理财需求仍然很大,但和美国的需求完全是不同的,所以从需求的角度讲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产品供应的角度来说我们的问题更大,美国的标准化产品包括ETF产品非常多,但是中国只有100多只ETF,美国发展很快,我们中国是不是也发展的很快,这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第二个问题,我并不认为资本投入很多的行业一定会发展很好。拿P2P来说,资本也不是很理性,现在缓过劲了,觉得P2P平台不能看流量,那个时候烧了这么多钱导致行业的野蛮生长,对行业是不利的。资本已经理性地看清了智能投顾,如果作为一个行业来看,是不是应该合理看待,这也是打一个问号。

从这两个方面讲,我们还是要冷静地看这个新生事物。如果我们夸大智能投顾的话,从理论上讲确实可以降低成本,但是目前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智能投顾是否处于泡沫阶段

蔡凯龙:从供给和需求上看,中国和美国差别非常大,所以很多的美国智能投顾想拿到中国落地,特别是一些大的智能投顾在中国落地,根本做不下去。但是第二点我保留自己的意见,孟秘书长说现在资本市场过热,邵总也说有点泡沫。而我对泡沫的另外一个看法是,如果一个行业要发展,一定要有泡沫支撑,特别是资本市场。P2P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再比如AI,现在资本市场有多少人投AI,如果不这么投的话,不会达到第三次浪潮的顶峰。请李秘书长讲讲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娟:中国消费者在面临金融创新的大环境和美国是不同的,我们之前在金融产品比较匮乏的环境里出现了科技金融,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人工智能,但为什么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了,我们还在谈人工智能,主要是因为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基础和大量的用户基础。

所以,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于初期阶段,不管是证券公司也好,还是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也好,还是传统的银行机构,还是面临着基础数据的整合和应用阶段。

很多证券公司现在要求用户注册提供手机号码,但我想问一下,提供了手机号码以后有没有和三大运营商合作,通过他们的手机号码进行数据深度挖掘,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好的数据筛选和算法?

也就是说目前所有的金融机构数据是独立的。如何形成一个非常完善的人工智能分析,还需要一条非常长的路走,最终要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完成算法和概念性的基础。

传统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做智能投顾的优、劣势

蔡凯龙:我曾经问过硅谷人工智能的专家,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三个要素,硬件、算法、数据,如果只选一项选什么,他选数据,因为数据是最关键的,也印证了李秘书长说的,人工智能发展这么久,为什么到现在才爆发,因为大数据的积累。

我们看人工智能,在中美两国供给和需求虽然有区别,但是你会发现有共同点,刚开始的时候都是科技创业公司在做,但是有了这个市场和规模以后,传统金融纷纷介入,银行、证券都开始做智能投顾,那问题就来了,传统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做智能投顾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搜股科技创始人于洪钧:我举贝莱德资产管理公司为例子,贝莱德做资产管理已经做了三十多年了,但是它一直把自己定义成一个科技公司,而且这是它的唯一定义,它不把自己定义成金融公司。我当时到贝莱德公司,贝莱德拥有全球最大的资管系统,我过去也是做这个系统的。我有两点感触:

这家公司从成立第一天起就是做技术。

然后把做技术这件事情做得非常的自然。

不是像有的智能投顾公司,从第一天起就想迅速成功,贝莱德从第一天起就踏踏实实做技术,从交易到资产管理到客户服务所有的自动化来做起。所以说贝莱德把科技融入到金融的血液里面来做。我的老东家把自己定位成一家华尔街的科技公司。

蔡凯龙:我总结一下于总的话,其实做这件事情,如果一家公司天生就把技术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不管是金融公司还是技术公司,都可以做的很好。

麦子金服董事长黄大容:我从几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 第一,做这个事情需要人,我觉得做智能金融这方面的人才有几个要点:对于用户的痛点把握非常清楚;对于金融的全流程非常清晰;懂得用什么样的技术分解这些流程上的各个节点,然后重塑这些要素,成为一个新的组合。

    这样的人在银行或者说其他的传统机构中,由于受到人力资源薪酬体系的限制,所以往往会出来自立门户。所以在初创期里面,从人这个角度说,科技公司做比金融公司做更好。

  • 第二点从财务角度来说,即使在传统金融机构有这样的人愿意继续做下去,可是当他把财务预测给CFO的时候肯定会遭到拒绝,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或者说银行,他们的CFO能够容忍一家五年不盈利的子公司吗?

  • 第三,所有的智能金融初期都是“丑陋”的,草创阶段中,谁能够对这种技术的发展有容忍度?我相信肯定是这种创新型的科技公司。

  • 除了人财物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在于资本,现在科技公司也能获得很好的资本,传统的金融机构最优势点在于有钱。因此从中长期发展来说,他们会投资或者说控股科技公司,其实这是一个融合,前期我坚持科技型公司做得更好,后期是一个融合的发展方向。

蔡凯龙:最后一点,中长期说到了资本,邵总对于风控上有什么想法。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不需要特别强调风控,风控是一个体现。我是传统金融机构的代表,回到金融的本源,我们的资管公司东方红管理1600亿左右资金,其实你可以分析他们的投资风格,然后程序化人工智能化,管理规模可能是16000亿,其实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是通过我们的专业能力、技术来获得风险调整以后的回报。

金融技术可以分成两端,一个是资产端,包括做搜股或者投资责实,还有一个做财富端的,做配置。这两个完全不一样,资产端要难很多。如果结合传统金融机构良好的资产端研发投资能力和新兴技术公司的技术,一定会有一个更有效的资产管理组合和更有优势的规模。

监管会对智能投顾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蔡凯龙:说到中国的Fintech的发展,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监管这个话题。智能投顾也不太好定义成一个行业,因为它可以用在P2P、财富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监管就更难了。李秘书长怎么看这个问题?

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娟:刚才主持人介绍了一则新闻(注:4月13号,证监会网站挂出了山西证监会发出的一则消息,点名几家智能投顾销售基金涉嫌违规。),其实从头到尾和智能投顾没有任何关系,可能是我们媒体把智能投顾放在标题里,博大家的点击率。基金所有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都要有许可证,所以这只是一个销售渠道问题,大家把人祸嫁接在智能投顾这样一个科技产品上去,其实展现了公司的逐利趋向,这只是个别的基金公司在甄选销售渠道上违规了,我们所有的用户、业内人士在区分其中关联性的时候要清晰。

蔡凯龙:沙盒监管在北京也做了这个模式,监管的态度还是非常明确的,支持创新。新闻是不是一棍子把一船人打死了?技术没有对和错,你拿枪也可以保卫祖国也可以犯罪,您的意思是智能投顾只是一个技术,这个新闻太偏颇了?

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娟:我们很多的创新名词往往是过于概念化了,很多人说的时候甚至没有理解深层次的意思和在产业里面发挥的作用,我们其实还在挖掘技术的真正作用,但已经被媒体、平台、企业用得天花乱坠,特别是一些违规违法的公司,把这个概念炒的很热,导致行业走偏了。

目前智能投顾行业的最大问题

蔡凯龙:智能投顾目前发展当中最大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搜股科技创始人于洪钧: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我觉得监管政策的允许是能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智能投顾必须基于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和金融产品体系,所以说中国金融产品体系完善起来之后,智能投顾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蔡凯龙:是不是说中国的金融产品体系,不足以支撑智能投顾的发展?

于洪钧:中国的金融产品体系,可能可以支撑初期的智能投顾发展,但是复杂的智能投顾,像国外的一些成熟产品很难直接在中国落地。

麦子金服董事长黄大容:智能投顾有一个建仓和调仓的过程,建仓到调仓需要一个算法,算法的基础是金融产品以及金融衍生品,由于中国金融产品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基础产品没有像国外这么丰富,所以调仓还是人为的,但是随着中国金融的发展,金融衍生品的丰富,我相信智能投顾算法,建仓调仓会有一键式的服务。监管机构强调,不能没拿到牌照就说这个技术,如果你拿到牌照,用这样一个很好的技术,我相信监管是欢迎的。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孟添: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从业同仁看待智能投顾要去除浮躁的心态,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创新与探索,我相信这一方面需要数据的积累,也需要时间的验证。

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娟:首先,各大平台要“慢一点”。目前该行业大多数人都趋之若鹜,蜂拥而上,但是考虑到中国实际情况,如果说欧美人的大脑就是一和零,那么中国大部分用户会出现三和四,所以我们开发智能投顾的同时,我们要回头看看我们的用户有没有接受到这个程度。

第二,人才应该通过全学科的培育和孵化。我们行业协会一直在统计行业的数据,有一个数据是统计公司的员工人数,计算分析男女比例和年龄。

很多企业不理解,这和智能投顾有什么联系。我一直认为人工智能是全学科技术,关联生物学、心理学、身体功能学等学科,很多小微贷企业的年龄层次在28岁到25岁以内,这样的年龄层次设计的智能投顾一定是小型消费金融;如果是券商、基金、信托、银行,产品设计部门年龄会偏大。因为你没法找一个没去过黄山的人,告诉别人黄山到底美在何处。

我们要着重全学科的理解,更全面地分析人的行为,才能把人工智能做得更好。

雷锋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7903.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1日 11:07
下一篇 2021年8月11日 11: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