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话:5大顶级风投,最青睐什么医疗项目?

编者按:2020年10月17日,医疗科技·未来投资云峰会揭幕。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邀请到红杉中国、深创投、软银中国、高榕资本、联想创投、点石资本、启明创投、国科嘉和、远毅资本的多位顶级观察者,以云峰会形式,从投资角度剖析医疗大数据、药企创新服务、医疗机器人等多个医疗科技新领域的投资逻辑和项目经验。

大会的开场,在蓝驰创投执行董事秦祯的主持下,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江敏、联想创投总经理梁颖、高榕资本医疗健康投资顾问于江涛、深创投东北片区总经理李海永几位嘉宾,以《医疗科技投资的未来十年》,展开了一场圆桌访谈。

以下为圆桌访谈的线上分享内容,雷锋网作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及整理

蓝驰创投秦祯(主持人):蓝驰创投1998年在硅谷成立,2005年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管理多支美元,以及人民币基金,总管理规模达到100亿人民币,投资超过120家优秀早期创业企业,覆盖企业服务、科技消费、以及医疗领域,医疗中的代表案例包括春雨医生、水滴、善诊和南燕科技等等。

第一个问题我想问问联想创投的梁总,我知道您在联想建立了首个机器人实验室和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并曾担任主任,对于这些领域的发展认知肯定更早,且更透彻一些。

我们看到机器人和CV技术在医疗的发展好像处于两个极端,像CV技术,国内相比国外做的更快,很多企业都在谈“出海”,但机器人我们就慢得多,还没有出现一个像“达芬奇”,更多企业在谈国产替代,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联想创投梁颖:联想创投确实在设备领域投入要多一些,比较早布局CV和机器人领域,对工业、医疗问题也有所了解。

从技术角度来看,CV技术在20年前就已经发展成熟,当时问题在于计算能力存在瓶颈。

现在深度学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以及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的发展,让计算变得容易,处理、分析所需要的时间也极大缩短,市场商业化也变得更加容易,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多个领域都已经有所应用。

CV的技术核心就是算法,算法本身迭代非常快,一种新的技术框架出来,研究人员就会发表论文,其他人很短时间也能同样跟进、模仿,所以各个企业算法技术领先周期并没有那么长,甚至在相同起跑线。

整体来看,CV产业化的问题在于怎样去适用实际应用场景,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手术机器人本身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技术平台,既需要对医疗知识有所认知,了解医生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手术条件、医生对机器人产品的操作方式;还需要从机器角度,掌握传感器、控制端、操作系统,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可靠性。

手术机器人不像PC,遇到问题可以重启,手术室里的医生和病人没有等待“宕机”的时间和假设。

所以机器人行业,其实是一个多学科的大融合,每一点出现短板都无法应用。而现在国内的手术机器人,很多技术瓶颈都没有解决,核心传感器、控制器、输入电机、操作系统等生产元素都来自海外。

当前阶段,我们还止步于简单的系统集成,只是把各个系统搭建好,进行集成就可以,但谈到对比甚至国外产品,就比较困难。

其实国内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手术机器人,863项目就一直在推进这件事,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机器人项目,一方面就是之前的预研转化,另外就是海归学者带回来的经验复制。

现在来看,受限于核心技术、生产制造工艺的限制,手术机器人还存在许多困难。而且医疗赛道本身就需要长周期的研发和临床认证。

蓝驰创投秦祯(主持人):在机器人方向,我在补充一个问题,手术机器人很多都和术室相关,我们之前注意有四个机器人赛道:第一类就是外科手术机器人,执行包括腹腔、胸腔内的手术,代表就是达芬奇;第二类是就是骨科,像Mazor、天智航等等;第三类就是神外手术机器人;第四类是新一点的,像法国的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在中国,您觉得其中哪一类会最先跑出来?

联想创投梁颖:我觉得相比其他,腹腔类产品最为复杂,也就是达芬奇做的,这个领域,目前国内最主要的趋势还是国产替代。

其他专科领域,不管骨科、神经外科、介入类的产品,国外也刚刚开始,许多产品还不适合中国市场,这些赛道中国可能还会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蓝驰创投秦祯(主持人):高榕资本于总,您本身就是生物医学出身,同时做了很多年的医疗科技研究和工作,那现在医疗行业正在出现哪些创新型技术,这些技术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创新型医疗企业,如何平衡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变现问题?

高榕资本于江涛:这里我主要想分享一下与治疗相关的生物技术。

回顾生物科技发展的历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出现了这么多技术和技术组合,针对原来没有办法治疗的疾病和领域,研究出更多的治疗手段。

几个比较重要的方向:

第一,就是最近被刷屏、刚刚获诺贝尔奖的基因剪切技术。它给科学家一把“魔剪”,使得一切皆有可能,让大家的想象力可以充分释放。

这个技术的发展时间很短,但现在已经进展到了临床治疗阶段,这种发展速度本身就是一种突破,但肯定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脱靶,以及落地的伦理问题。

第二,细胞治疗。这个方向虽然很早就有探索,但最近几年热度开始快速升高,包括临床中对T细胞的各类改造,从治疗血液肿瘤到实体肿瘤的一系列尝试等等。

CD19靶向的CAR‐T,给肿瘤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几个适应症已经率先跑通,获得美国FDA批准。国内也有一些厂家的产品在临床试验阶段,很有可能在近期获批。

但这个领域也是最近5年之内才兴起的,还存在成本比较高、周期长,只能治疗血液肿瘤、不能治疗实体肿瘤,治疗后还有很高复发率等问题。

第三,免疫治疗。这个领域最高的热度就是针对PD1、PDL1的阻断抗体治疗。目前很多肿瘤领域企业都研发出了自己的PD1、PDL1抗体药物。

这方面国内医疗公司跟进的速度非常快,但扎堆以后也导致边际效应迅速递减。对于投资机构和创业者来说,也导致PD1、PDL1抗体药物越来越不值钱。

免疫治疗方向,大家都在进行新探索。其中包括组合治疗办法,以 PD1、PDL1抗体为基石的组合治疗,寻找更多合适的组合药物,提高治疗和反应百分比。

除此之外,科学家也在寻找下一个像PD1的新超级靶点,这种靶点一旦发现,相信可以给创业着和投资机构带来超额回报。

还有基因治疗领域。因为这次疫情,mRNA疫苗也被再一次炒热,mRNA疫苗本身是用来治疗癌症的,现在做应急新冠疫苗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还有病毒载体改造、递送药物脂质体等技术,这些技术使原来不能成药的靶点也能逐步在治疗领域得到发展。

总之,现在的生物技术发展已经进入到井喷状态。虽然大多数还处于早期研发阶段,但未来10年,很多技术都会落地到临床和治疗当中。

关于创新医疗企业如何平衡技术创新和商业变现这一问题,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深有体会。这需要每个人对自己手里的创新技术有清晰定位,清楚技术价值在哪里。

平台型技术,就需要做整合、合作、服务、转化,体现阶段性价值;治疗型技术,就需要推进临床,用临床数据在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价值。

蓝驰创投秦祯(主持人):像细胞治疗CART、PD1/PDL1都是很明显的案例,领域虽然发展势头非常成熟,但竞争非常激烈,同一靶点里有多家企业在竞争。对于这种市场,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创业者。

高榕资本于江涛:

从细胞治疗和免疫治疗方向,现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可以参考的案例,国内主要还是走跟随策略。而随着跟随门槛越来越低,一个市场里面,如果同时存在两三家、三四家的情况还比较良性。

但像PD1这种,一下出来10家、20家企业,最后生存下来只可能是前5。如果希望在这个行业创业,可能就只有联合治疗,用PD1抗体形成基础药物,再联合其他靶点,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CAR-T领域,则主要是考验创业者能否解决治疗中的实际问题,例如降低CAR-T细胞生产的成本,降低病人的支付成本,等等。如果能够在任何一个细胞治疗领域,从血液瘤进展到实体瘤,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最后,还有CAR-T治疗肿瘤复发性的问题。

我觉得在细胞治疗领域,真正的创业还是要回归科研本身,从技术角度来解决医疗领域的瓶颈问题。

蓝驰创投秦祯(主持人):深创投李总,我们最近看到一个统计,深创投投资的医疗企业里,有多家近期都在深圳科创板上市,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些企业市值增长了多少,都是哪种类型的企业,给深创投带来多少的回报?此外,医疗企业在科创板现在是怎样的行情,更建议哪些类型企业去尝试?

深创投李海永:目前深创投医疗领域投资企业上市数量已有20余家,其中仅科创板就有4家,以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为主,收益在5-10倍之间,有些项目我们投资了多轮。

深创投布局医疗投资领域相对较早,投资的赛道包括创新药研发、细胞治疗、高端医疗设备、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体外诊断、医疗信息服务、宠物药等。

近两年,我们医疗领域投资的项目正在向前端转移,原来是进入三期临床才投资,现在是完成了一期临床或者临床前期就已经开始投资,这和投资团队的专业能力提高有很大关系。 

我们看科创板一年多的数据,已经有30多家医药企业上市,主要集中在创新药研发,高端耗材、医疗器械领域。经过前一段的调整期后,目前大部分医药股又创了股价新高,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经过发展,利润大幅提高,市值相应增加。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投资者对创新药的认识越来越深,创新药作为重磅产品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而从整个A股市场来看,截止到2020年7月底,诞生了20余家千亿医药企业,多数为细分市场龙头,以创新药居多,医疗器械次之。

近几年医保政策调整,4+7带量采购持续推进,对仿制药带来了较大影响,创新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国内创新药市场现在不足100亿美元规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同时,近几年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发展很快,天智航今年上市表现比较好,建议更多高端医疗器械企业能够选择科创板上市。

蓝驰创投秦祯(主持人):后疫情时代,医疗市场投资趋势都非常火热,也是一次全新的洗牌,各个资本都有很多大动作。在医疗市场上有哪些就是趋势的变化?哪些领域经过疫情,有的加持,哪些领域出现一些业务方面倒退或重新洗牌?

深创投李海永:本次疫情,来得比较迅猛,大家刚开始没有防范意识,到后来的完全遵守防疫纪律,主动做好防护,是对全民的一个健康教育。疫情之后,很多医药股的股价都大幅攀升,现在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

我个人觉得,本次疫情提高了全民的健康意识,对二类疫苗、个人防护用品利好。原来,我们只注射一类疫苗,像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宫颈癌疫苗等二类疫苗注射的比较少,疫情过后,需求将会逐渐扩大。

目前还没发现某个细分医药行业因疫情引起倒退,仿制药受国家政策影响会大一些,但在一定阶段还会是市场主流。

蓝驰创投秦祯(主持人):我们蓝驰创投对这些领域也有做了一些调查,发现互联网诊疗在疫情期间就迎来很好的发展趋势,各个互联网诊疗链条发展趋势都比较快,不知道其他嘉宾对这些行业怎么看?

联想创投梁颖:我认为除了疫情,更大视角还有中美之间,国内消费升级等等。疫情这件事,是一个触发点,让更多矛盾和现象都集中呈现出来。

国家政策在向国内医药和器械企业倾斜,要求采购更多国产医疗设备,对整个产业影响非常大。

大家会发现,去年医疗投资动作还远远没有这么多,更多资本都只是把医疗当做抗经济周期风险的赛道之一。

但今年情况完全不一样,科创板、注册制等新政策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企业,也为投资机构退出提供了很好的路径。

医疗已经成为各个投资机构最力捧的赛道,很多资本和投资人都想进入,但这和3年前的AI情况比较类似,有一些过热了。

高榕资本于江涛:疫情只是一个突发性事件。从行业发展来看,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肯定会助推医疗成为一个大的赛道。这个认知本来就存在,疫情只不过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变化主要在两方面:一类是政策,另一类是心理。

首先从政策上说,疫情让国家、乃至全世界对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认知。未来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上肯定会有比较大的投入,带来更多医疗信息化、医疗产业化的机会。

其次从人的心理上,大众、创业者、投资人都认为医疗变得更加重要。

但医疗本身其实是一个长周期赛道。医疗投资也好,医疗创业也罢,大家不能跟风,要做好自己的事,投资还是需要按照自己既定的节奏,既定的计划执行。

现在医疗市场确实有一些过热,医疗项目一上市、一融资,就有很多人涌上来,估值也抬得很高,长期一定会出现价值回归,大家更重要的是把心态放平。

蓝驰创投秦祯(主持人):新技术进入医疗领域,往往给人的热度很高,那么作为医疗投资人如何判断解决的需求是真需求还是假泡沫,大家有没有自己的方法论或评判标准。

高榕资本于江涛:技术评判本身并不难,需要认识到企业科研进展到什么程度。

对于器械,在于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系统;对于创新药,在于治疗机理是否清楚、实验数据是否令人信服。

另外要评判新技术能解决多大的问题。有一些赛道比较大,市场也比较大;而有一些赛道则比较细分,比较专业,相比而言价值差别也就很大。

医疗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只要能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就一定是有价值,但要考验创业者能不能把产品做出来,通过临床、产品上市把价值挖掘出来。

联想创投梁颖:在医疗赛道里面,特别过去两年泡沫比较多,存在大量伪需求、假赛道。

医疗投资人和创业团队,首先一定要判断赛道是不是有价值,有多大,能否养活自己。

主要包含几个维度:首先是需求端,能否给患者带来价值;医疗体系端,能否给医院带来收益;支付端,是否具有合理医保、商保付费模式。把各端平衡好,达到各方收益,项目成功概率就会非常高。

蓝驰创投秦祯(主持人):生物医药、医疗IT/AI、互联网医疗/医疗服务、器械,这四个方向,哪个在未来三年里最容易出好的项目?哪个最难出好项目?另外一个问题是,哪个方向最容易高回报退出?哪个领域最难退出。

深创投李海永:我认为互联网医疗将会有较大发展,国内人口基数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也不平衡,都有利于互联网医疗发展,再加上疫情影响,促进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容易产生独角兽企业。

目前来看,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都属于刚需,特别创新药和高端医疗设备的发展会加快步伐,进口替代和独创性的产品将会越来越多。而医疗AI这个行业前几年发展较快,但实际应用中还受到限制,医生的应用兴趣不浓,还需要政策支持,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

联想创投梁颖:从联想创投的角度,我们的重点不在生物医药领域。

其他赛道我们都在重点布局,其中互联网医疗市场体量比较大,热度也比较高,布局企业也比较多,这里面能跑出来的项目,一定体量都比较大,甚至是独角兽级别。

而医疗AI、器械这样的赛道,相对比较细分,产品针对不同疾病、不同科室,就需要不同解决方案,这样细分的赛道,给创业者和初创企业的机会也比较多。

创业者一定要知道,医疗赛道整个门槛相对比较高,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一般情况下回报都还不错的。

高榕资本于江涛:这几个赛道我都比较看好,如果要加一个三年时间的限制,我们认为未来三年国家要在医疗新基建上投入很多钱,所以互联网医疗、医疗AI、医疗服务市场会有比较大的提升,这是很明显的趋势。

长期角度,我更看好生物医药和器械,目前中国医药行业还都处于跟随,但已经到了突破的关键节点;器械我们看药械比的话,发达国家现在是1:1,而国内1:0.5都达不到,也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

蓝驰创投秦祯(主持人):医疗是一个变现、回报周期很长的行业,很多VC都是签对赌的。各位在医疗新技术的变现问题上,会怎样给企业设置不一样的营收KPI,遇到长期无法变现的领域,各位有怎样辅助企业脱困的方法。

深创投李海永:新药研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从病理研究到临床实验,再到临床应用,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资金。

例如,美国从1937年颁布癌症法案,到2016年癌症登月计划,接近百年的时间,人类仍然无法治愈癌症,虽然每次都很接近。在此之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社会成本。

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末,临床前期的新药有接近8000个,临床一期和二期的新药有2000个,进入临床三期以后的新药有1500个,其中大部分是抗癌药。

和新药研发浪潮相对应的是VC/PE的投资热情,对一些新药研发项目,投入资金越来越高,争抢项目现象越来越多。新药研发周期较长,大部分PE机构无法实现正常退出,后期将对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香港市场的改革和科创板的推出,允许未盈利的新药研发企业上市,对未盈利的新药研发企业是一个利好,为投资机构提供了退出通道。

在资本蜂拥涌入这个赛道的时候,提高投资团队的专业水平,耐心寻找优质项目,为企业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越来越重要。关于业绩对赌,里程碑式的方法会更好些。

蓝驰创投秦祯(主持人):医疗科技投资的未来十年,这个十年,请各位嘉宾简单畅谈一下,作为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资本将助推医疗行业发生怎样的变化。

高榕资本高级顾问于江涛:趋势上来看,医疗投资会越来越鼓励创新。过去国内走了一段的跟随和模仿,但是未来肯定要向创新目标发展。未来5~10年,资本将成为中国医疗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手。

另外国际化这个大方向。国内医疗企业现在或多或少都有本土的特点和特征,但技术层面其实都是互通的。医疗企业如果无法国际化,就不可能有重要影响力。我希望未来10年,中国也能出现进入世界生物制药排名TOP10的企业。

深创投李海永:过去十年,中国进入了创新药时代,背后既有政策加持,也有人才和资金的涌入;未来十年,将是医药投资最好的黄金期,我希望创投机构和科研人员将会创造更多的可能。

联想创投梁颖:未来10年,医疗行业存在很大的技术变革机会,这个机会需要有政策变化、社会化问题的解决以及经济发展规律等多种因素加持,这需要投资机构和创业者,既有信心,也要有耐心,才可能真正成功。


本次云峰会之后,我们将围绕本年度最为火热的生物医药赛道,举办最新一届「生物医药·新领袖投融资论坛」,和大家分享该赛道的未来潜力。

与此同时,我们将启动《最具投资价值的生物医药企业TOP10》榜单评选活动。欢迎各位顶级资本观察者和生物医药企业报名。详情可咨询刘海涛 V:Daniel-six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7825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2日 06:28
下一篇 2021年8月12日 06: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