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金融业拥抱科技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1.0阶段的突出特征表现为金融的电子化和信息化,也被叫做“金融IT”时代;2.0阶段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突出强调的是金融的网络化和移动化。下一个阶段是智能金融,有些人乐观地认为我们已进入3.0阶段,该阶段更强调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等技术,提高金融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报道,在近期举行的云栖小镇2050大会上,氪信科技创始人兼CEO朱明杰,高级风控总监张伟,邀请创新工场执行董事王嘉平、浙江网商银行小微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易洪涛、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朱宏晖等嘉宾,开展了一场关于“未来金融图谱”的对话。
何为智慧金融?
氪信科技高级风控总监张伟表示,智能金融的核心问题是提升金融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抽象来看,该问题又可划分为三个层面:感知、决策和执行。在感知层面,现在通过各种传感器技术,图像、语音、文本等信号识别的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和传统数据库技术,获得结构化的数据和基于图像、语音、视频、文本等非结构化的数据。在决策层面,更强调的是通过决策模型,特别是使用AI建模的技术、数学量化模型、优化模型等,实现智能化的决策。而最终的执行是通过自动化决策,实现高效的执行。
他剖析并呈现了智慧金融的认知框架:宏观产业生态涉及金融机构、科技公司、资本孵化、产业政策、监管机构等生态体系;中观应用场景包括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投研等;微观核心技术包括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计算、移动互联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
关于智慧金融的未来,张伟指出,数据化、智能化、场景化、生态化、中台化、互联网化,是智慧金融的未来趋势。中台化是近来常提及的概念,张伟认为,未来将会通过数据中台化、AI决策,实现资源的共享、自助、协同的机制。
雷锋网了解到,开放银行就是这样一种开放式的商业模式。通过与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其他的供应商和商业银行机构等,共享数据算法和交易的流程,重构商业生态系统,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而现在智慧金融也普遍强调,以互联网化的思维来进行商业银行的转型,提供更加互联网化这种智能金融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化其实也包含两层含义:互联网渠道加互联网思维。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等就是用这种纯线上的互联网的渠道,以及用纯互联网的思维来进行商业银行的运作。
消费贷的成与忧
新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 76.2%,但从消费占 GDP 的比重来看,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而借着互联网、AI东风,消费金融发展更为惊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朱宏晖分享了一组数据,2017年消费贷超过31万亿,每年增速大约为20%。
其中又分为传统消费贷与新兴消费贷。传统消费贷基本由商业银行来发行,且一般只对信用较好的客户发行。而新兴消费贷由非银金融机构提供(在我国目前主要由消费金融公司提供),对于消费者的信用要求较宽松,同时也伴随着高利率、低额度、短期限。
对于技术在新兴消费贷市场的应用,朱宏晖认为一方面得益于现有的大数据、AI等技术,在消费贷防欺诈方面发挥的作用。“比如说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把过去可能根据传统金融模型中运用的那些模型变得更加复杂,加入了原来可能很难考虑的因素,然后通过数据的分析来找出它们的规律。”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成本的降低。比如贷款成本。过去,传统商业银行对于信用审核是非常严格,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而运用新技术可以简化很多流程,减少了人工的干预,数据的获得更快速、更成本更低。再比如推广催收机器人,使用自动催收系统降低人工成本。
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消费贷在判断信用水平的表现上尚有不足。信息不对称在一定时间内还会存在,一些从业机构还在依赖高利率来补偿坏账的商业模式。
此外,雷锋网了解到,朱宏晖还援引了美国、日本的小额贷款发展案例,认为目前中国的消费贷发展在为社会提供便利的同时,依然要在监管方面给予更多限制,以此避免道德风险问题。他指出,从产品层面来说,有调查显示如今中国很多消费贷公司过去做的是现金贷。2017年底现金贷政策下发,许多公司在提供服务时多加了一个消费场景,但这样还不够,建议多增加对于消费场景的限制。另外虽然法律法规已对利率作出限制,但实操中有很多种办法来规避,可能还需要监管方面的一些新体系设计。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