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爱坐在长乐路的上街沿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ID:SHerLife),作者、摄影:韩小妮、姜天涯,制图:二黑,头图来自:作者拍摄


可能你已经在抖音或者朋友圈里刷到了这样的“名场面”:夜色下,长乐路靠近襄阳北路一家叫“公路商店”的小酒行门口,好多年轻人齐刷刷地坐在上街沿上,吹着酒瓶,或是自拍。这样的场面每晚上演,火成了网红据点。

老板娘英姐自己也搞不明白,为什么年轻人爱坐上街沿?小店所挂牌的“公路商店”到底在说什么?我们去研究了一下,答案或许就在每个人的手机上。

这家小酒行的门面不大,招牌上写着“624Changle&公路商店”,在长乐路上鳞次栉比的小店当中不算特别显眼。但每天晚上店门口自发的“气氛组”,让你一定不会错过它的位置。

6月24日这天,恰巧是它的店庆日。晚上7点半,店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年轻人。有人大喇喇地坐到了上街沿上;有人举着酒瓶自拍;路人经过频频回头,也掏出了手机开始拍照……

坐上街沿的,自拍的,拍别人的……这样的热闹场景每晚上演

一个小时以后,人多到了有开露天派对的味道。店门口的上街沿已经站不下了,不少人站去了街对面。

外向的在店门口欢笑,“社恐”的默默坐在街对面

有意思的是,这一段长乐路是两区的分界线。公路商店这一边是静安区,街对面就是徐汇区了。熟客说,有时静安区的城管来管,人群会自觉地移动到马路对面的徐汇区去喝酒。

几乎清一色的年轻人里,有一些花臂青年,还有一些滑板青年,不过大多数是衣着入时但并不出位的普通小哥哥小姐姐。

另一个晚上,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花臂青年

他们有的成群结队而来,有的三三两两聊着天,不少人是纯粹来这家网红店“打卡”的。

一次完整的公路商店打卡体验是这样的:推开贴满厂牌logo的玻璃门,在堆满冰柜、酒架的1000多种酒里选择一瓶。

从啤酒、威士忌到香槟、葡萄酒等等,店里有1000多种酒

选择障碍的同时,观赏顾客到此一游贴在店里的拍立得,从墙头一直绵延到天花板。

有天下午趁店里备货还没客人,终于看清了有多少拍立得

你可以选择最便宜的10块钱一瓶的朝日、科罗娜或是一番榨,也可以拿最贵的4万多一瓶的Hibiki響 30年威士忌,取决于口袋里的钱有多少。结账的时候阅读店家给出的“三不”告示:请不要坐马路牙子上(原文如此,不要杠,我晓得侬晓得上街沿),不要聚集,不要大声喧哗。

收银台上的“三不”告示,看落款是今年5月3日贴上去的

然后转身走出店,把告示抛诸脑后,拿着酒瓶拗上几个造型拍照、上传社交网络,或坐或站地聊天喝酒,感受上海梧桐树下的“奇妙夜晚”。

社交网络上,有人说这种感觉叫“没有哪里比得上上海的夜生活”“都市焦虑症的解药”“乌托邦”“或许是爱情”。

有网民回忆:“一个挤不进去店选购、但又想打卡的小姐姐,问我借了手上的酒瓶子。人来疯体质的我,顺便接过她的手机帮她完美构图拍了照片。若不是她男朋友孤零零站在一旁甚至有些无聊,我大概会帮小姐姐P好图再放她走吧。”

举着酒瓶坐在上街沿上自拍,是打卡体验的重要一环

也有人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大型社死现场”“35块的卡座不好坐,不要穿裙子来”。

两个妆容精致的姑娘刚从店里出来,一人拿着一瓶啤酒。其中一位是从抖音上刷到这家店的,被年轻人齐齐坐在上街沿上的画面吸引了。当天是她第二次来,带朋友一起参与感受这种“开放的”氛围。她们只待一会儿,准备喝完再去别的地方买酒。“觉得这种亚文化比较有意思吧。”她说。

“亚文化潮人聚集地”,这是社交媒体给这家小酒行贴上的标签。

也有人是抱着社交目的来的。一位戴圆眼镜、说一口东北口音普通话的小哥主动来和我们碰(da)(shan)。这是他误打误撞第一次来。当天晚上,他约了两个朋友在附近吃饭,路过这家店的时候留了个心。

作为“公路商店”微信公众号的忠实读者,前两天他刚下载了同名App,看到里面有交友功能。所以他把这家小酒行理解为“公路商店”线上平台在线下的社交空间,吃完饭就带朋友一起过来喝酒了。

东北小哥(右二)带着两个朋友一起来喝一杯

上个礼拜刚在酒吧喝断片的这位东北小哥,觉得公路商店的氛围“更街边、更放松一些”

初次到店他就买了一瓶500多元的格兰菲迪威士忌。“单杯要120(元),买一瓶能存在店里。反正平时也会和朋友来这边玩(总归喝得掉)。”他说。他来上海两年了。“我选择上海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好玩。那如果说我不玩,我来上海干嘛呢?”

交流了十几分钟,小哥去给我们一人倒了一杯威士忌,礼貌地结束了对话,又去别处social了。看来,这瓶酒是不愁喝不掉的。

店门口的电线杆上留下了许多小秘密

如果说东北小哥是初来乍到,樊熙涵(化名)在这里已经是游刃有余了。他瘦高个,一身黑衣打扮,戴一对银耳坠,脖子里一根银项链,鼻子上架着一副时髦的框架镜。

刚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和老板娘热络地打招呼。过了一会儿,他和两个女孩在店门口聊起天来。等我们转了一圈回来,他身边又换了一个明丽红唇的姑娘,刚刚互扫了微信。

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人很容易互相认识

他来这里喝酒有两年了,每个礼拜都会来两三次。相比夜店总是一群认识的人坐在一起,他更喜欢这里的社交属性。“就像我跟这位小姐姐,我们上次在这里见过一面,这次就聊起来了。”他很大方地说。

公路商店周边的居民都是见过世面的。从附近便利店里走出来的阿姨甚至都没有多看两眼,见怪不怪地说:“这里是‘巨乐富’(阿姨给‘巨富长’换了个说法)几条马路有名的呀。

虽然据说今年因为顾客太多扰民,公路商店被举报过一次。但店旁边的弄堂口,几个乘风凉的爷叔似乎对眼前的热闹场面颇为喜闻乐见。

隔壁弄堂口,晚上总是坐着几个乘风凉的爷叔

“今朝人不还不算多,侬礼拜五、礼拜六来看好唻,总归150个、200个(人)。”“伊公路商店,上海滩上头就格能一爿,没第二爿的。独养儿子!”“到9点钟左右,都是差头(出租车)过来的男男女女小青年。”

话语间,几个年轻人从网约车上下来,爷叔顺势一指:“侬看是伐?”

邻居爷叔们对每晚上演的热闹场面已经很熟悉了

爷叔们对于公路商店开在他们静安这一边,甚至有几分自豪感:“阿拉觉着蛮闹猛的。房子么CN徐汇最好呀。但是此地(静安)人丁兴旺。”“(公路商店)为啥噶闹猛?因为此地是朝南坐。(对面)朝北,个末(那么)没生意呀。”

这里年轻人扎堆,卖花阿姨也来凑热闹

公路商店的火爆,也带旺了周边的商铺。可以说,一家店带火了一条街。旁边的一品香茶庄和斜对面的小商超,纷纷在店里的显眼位置放上了几十种啤酒,为的是赚一个“流量溢出”。

附近的茶庄、小商超都辟出了货架开始卖酒

马路斜对面的彩票店除了卖彩票,加营了饮料、冷饮、香烟、电子烟。“网红店!它现在是上海老大,属于人气最最高的一个店。”彩票店老板看起来挺高兴。

公路商店生意火爆顺便带旺了周边的商家

根据他的观察,来打卡的年轻人早已超脱了本土范畴。“人家顺便到我们这里来买东西,听口音我就问哪里来的。”“宁夏的,西藏的,北京的,甘肃的,新疆的,陕西的……都来上海旅游呀,到这里来打卡。

夜晚甚至有年轻人来摆摊卖自制首饰

正对面的聚凤腌腊商店看得清楚:“伊拉(公路商店)生意好,奶茶店、彩票店、隔壁店家都借光。”并没有借到光的聚凤,心态还是蛮平的,毕竟两家店的客群“不搭界”。“阿拉(客人)都是阿姨爷叔,伊拉是小青年。伊拉又不开伙仓(做饭)的,还不晓得生活是哪能桩事体唻。”

腌腊店还没打烊,门口已经坐上了一排年轻人

唯一的微词是,卫生状况不大好,“素质没跟上去”。“特别是礼拜五到礼拜六。阿拉(门口)有辰光香烟屁股交关(很多),扫地的人都扫脱了,伊跟我讲的。”正聊着,店员指指对面人群中一个穿T恤的中年女人说:“喏,老板娘出来了,(乱扔的)啤酒瓶伊自家也会拾的。”

公路商店门口供大家扔酒瓶的泡沫盒

老板娘英姐很爱笑,长发在脑后梳成一个髻,和“亚文化”似乎八竿子打不到一道。不过,她跟年轻人的交流毫无违和感。如果说这里每天晚上都在上演露天派对的话,她就是派对女主人,妥妥的social queen。

老板娘英姐(左二)跟年轻人交流毫无障碍

只见她一边招呼着年轻人,一边穿梭在人群里,拾起被随意丢弃的酒瓶。看到有人站在大马路上,还会提醒他们站到上街沿上来。看得出,她对卫生、治安都很在意。

在同一条马路上做了多年生意,聚凤和彩票店都对这位老板娘知根知底:老早做过水果店、开过花店,又辛苦又赚不着钞票。这两年算做出来了。

公路商店的老板夫妇老黄和英姐自己也没有料到,这家店会火成这个样子。他们俩是浙江衢州人,来长乐路上做生意有二十多年了。刚开始是在长乐路襄阳北路的红绿灯下租了个棚卖水果。棚拆了之后,在如今襄乐包子的位置做过五年生意。之后兜兜转转,又把店面借到了现在的位置。

老黄和英姐在长乐路上做了二十多年生意/来自“老黄和英姐的小酒馆”公众号

正如友商所说,在卖酒之前,他们卖过水果、卖过花,开过小超市。“我们是为了生活开店。开不下去了,再开酒行的,都是机缘巧合。”英姐这样说。上世纪90年代末刚来的时候,长乐路上开的还是建材店、五金店、书店、杂货商店等等。后来慢慢开起了潮店、餐馆、咖啡馆、酒吧。

这些年里,他们看着身边做生意的朋友起起落落,换了一茬又一茬。“这段长乐路上开得比较久的是聚凤腌腊店、河南拉面店。”英姐说,“冒菜店的老板来得也比我们早,不过以前做的是其他生意。”

二十多年来,长乐路上的业态发生了很多变化

待的年数长了,夫妇俩和附近的居民都熟悉。现在,他们就住在公路商店的楼上。“老一辈的基本上都认识,年轻人不一定。”英姐说。“不过老一辈剩下的也不多了,有的搬走了,也送走不少人。像我们这栋楼的三个老人,都送走了。”说着,她轻轻叹了口气。

英姐夫妇就住在店楼上,每天过着原地忙碌的生活

2014年开始卖酒的时候,店名叫“英子酒行”,因为之前开的是“英子花店”。甚至在过渡期,店里一半卖的是酒,一半卖的是水果,假使有老客人打电话来要订花,也把生意接下来。“你得想办法把钱扒进来。当时的生意不是很好,但是你得活啊。衔接的时候也蛮难的。但是靠我们的机智活下来了。”

说到这里,英姐爽朗地笑了。

当时,他们设想的是做老外生意,但酒行最初始的客户群,其实是以前开水果店、花店积累下来的老客人。所以有朋友回忆,前些年路过这里,看到里面坐的是一群上海老爷叔。有熟客说,现在这些爷叔们还在。“有那么一群(爷叔)住在附近,晚上过来喝点小酒,找小妹妹聊聊天。”

店里不光有年轻人,也时常有爷叔过来聊天

店里的主要客群是怎么会从老爷叔变成年轻人、甚至是亚文化青年的,英姐也搞不清楚。她只记得:“2017年下半年,到圣诞节的时候感觉客人慢慢变多了。有一些比较有个性的小朋友到我们店里来玩了。”至于年轻人为什么都爱坐在店门口的上街沿上,英姐说:“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

说罢,她又补充道:“有些小朋友身上的衣服几千块,他(她)也坐得下去哦。这个其实是有点小感动的。”她把这些“小朋友”都当自己的孩子看待,因为夫妇俩的儿子就跟他们差不多大。对于那些“奇装异服”的,英姐说:“十年前我看见真不能接受。现在我绝对ok,反正我已经被他们带偏了。”

在店门口,有时能看到衣着前卫的年轻人

“公路商店”微信公众号上唯一一篇写这家店的推送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以前生意没这么忙的时候,傍晚7点,英姐会背着长剑去附近的襄阳公园舞剑健身。有一次,一个失恋的小姑娘来店里买了罐“橙色炸弹”,坐在外面喝着喝着就开始掉眼泪。英姐舞剑归来,得知她没吃饭,转身进去下了碗面端给她。

对此,英姐说:“吃饭的故事太多了。就因为这个,我收了一大批老客户。这是真心的。我这一年最起码要做掉200斤面条。

店庆这天,英姐收到了一大束花

英姐和老黄都是性情中人。“我们原来开到几点是看心情。”英姐说,“以前年轻人来店里聊得开心了,愿意玩,大家一起玩到天亮都ok。”后来通宵觉得身体吃不消了,才慢慢把打烊时间改到凌晨2点、晚上11点。

自己的小店给年轻人们提供了一个港湾,这一点英姐是清楚的。“年轻人有时候也需要一些安慰,一些认同。”她说。“在上海吧,赚个1万块,看起来挺多的,你房租一扣,吃饭一扣,买衣服一扣,一个月下来可能还不够。其实压力还是挺大的。”

“在这里,有很多本来不认识的人,反而做了朋友。”“跟陌生人聊自己的人生,哪怕我跟你说了我很糟糕,没有关系,反正我们相互没有交集,说完我内心就舒服了。”

阿金在工作上的身份是“公路商店”平台上海办公室的线下负责人。1993年出生的阿金很喜欢用“chill”(轻松自在)这个词来形容早期的英子酒行。“你不觉得你坐在马路牙子上,看着法国梧桐,喝着酒,没有任何门槛,很chill吗?”他说。

“现在的年轻人,你口袋里有多少钱,自己不知道吗?去一个夜店,你会担心你的钱包被‘抢劫’掉。”“公路商店是一个渡口,一个年轻人的缓冲区。没有钱,你喝10块钱(的酒);有钱,你开瓶贵的也可以。

在“梧桐区”喝酒符合年轻人对上海的想象

阿金第一次去公路商店是在2018年初。当时他刚来上海工作,还处在人生地不熟的阶段。95后的职业滑手王玓向他推荐了这家店。“他说:我*,阿金你快过来。这边甜白只要78块钱一瓶,很便宜。”

阿金眼里的长乐路,和英姐眼里的,可能是平行世界。在他眼里,长乐路是青年潮流文化的聚集地。“以前陈冠希的潮流店铺ACU就开在这条路上。”“后来,Vans在中国的第一家店铺、中国最牛的滑板店Fly、北京开过来的恒赐纹身、潮牌店INNERSECT都先后开在长乐路上。”

Vans和Fly曾在长乐路上比邻而居/来自百度地图

阿金说起长乐路上的潮店来如数家珍,所以他形容早期聚集在公路商店的人群也是“先锋文化青年”。“玩滑板的,做纹身的,做音乐的,搞艺术的……”

早期聚集在公路商店的都是这样的“先锋文化青年”/受访者提供

阿金回忆说,大家是这样一步步坐到上街沿上去的:一开始店门口有凳子,甚至心情好的时候,可以从店里搬一个方桌出来,点夜宵吃;后来人多坐不下了,凳子撤了发垫子,坐在“马路牙子”上;再到后来人越来越多,发现这样有安全隐患,垫子也撤了,就直接站着,但还是有人坐在“马路牙子”上。

当初坐上街沿是无心之举,如今被大家仿效

“站着喝酒这个东西,在日本它的专业术语叫‘立吞文化’。”阿金说。他认为,现在的上海就是10年前的东京。“上海现阶段都在朝日本那个方向发展。所有的行业越来越细分,更加精准。”

确切地说,阿金最早去喝酒时,这家小店名叫“624Changle 英子酒行”。而2018年8月挂牌“公路商店”,和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一个关注青年亚文化的内容平台,阿金发现,他们想做的细分用户,和当时624Changle的顾客画像很吻合。所以,当“公路商店”想要在上海挂牌一家线下店的时候,阿金直接想到了624Changle。

有趣的是,一开始英姐夫妇还不同意。“我们又不看网络。公路商店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英姐说,“我去年才关注了他们的微信公众号,但是有些我看不懂。”

对于“公路商店”的公众号,英姐说虽然关注了,有些内容却看不懂

阿金用六个字形容公路商店和英姐这家线下店之间的关系:“参与,但不干涉。”在挂牌合作之后,更多年轻人出现在了公路商店门口。不过现在火到“出圈”,是阿金和英姐都始料未及的。

网红入侵,稀释甚至挤走了原先的“先锋文化青年”。“现在基本没有我们的朋友去了,都是网红打卡、拍照蹭流量。”阿金说。“本来是我来chill的地方,现在我去喝酒的话排队要排20分钟。”“晚上打烊门关了,招牌是不亮的,还有人会过来,去旁边便利店卖一杯酒站门口拍照,已经疯成这样了。”

店庆那天打烊后,门口的人群仍未散去

在英姐的印象里,清明假期以后,随着天气转暖,人越来越多。“最疯狂的是5月份,天气好呀,从下午开始一直坐到晚上,我关门了还坐着。”“五一”小长假头两天,看到人坐得太满了,吓得她赶紧在收银台上贴出了“三不”提示。

在公路商店附近,如今又开出了几家“立吞”式的小酒吧

“公路商店”平台和英姐都没有在线上投放过推广。“你在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上看到有关公路商店这家店的内容,都不是我们去投的。”阿金证实说。英姐在抖音上刷到了有关自家店的视频,“一条又一条,一条又一条。我是不认识,人家告诉我都是些大咖。”

抖音上,关于公路商店的视频一条接一条

他们来的理由很简单,“网红”也得营业。“一开始我不明白,现在我能明白了。”英姐说。“不是说他为了来宣传你,其实他是为了自己(有内容发)。就像那个拉面哥,但凡你是亮点,哗,一窝蜂全去了。其实不一定是好事。”

何况去年初开始的疫情,也憋坏了不能出境的年轻人。连彩票店的老板都看出来了:“年轻人不可能天天闷在家里。”而英姐和阿金对于年轻人的了解更透彻一些。他们不约而同了用了这么个词:现在的年轻人“特别孤独”。

写毛笔:刘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ID:SHerLife),作者、摄影:韩小妮、姜天涯,制图:二黑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9697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9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