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必须收藏的祛湿方!这样泡脚孩子少生病

  中医认为,十病九湿,在湿邪肆虐的夏季,湿邪每时每刻都在通过人体的毛孔入侵人体致病。孩子很多常见的问题如积食、厌食、湿疹、过敏等,大多都和湿邪有直接的关系。

  家长要及时地帮孩子祛湿:一方面在家要多开抽湿器,降低居室内的湿度防外湿;另一方面,每天坚持观察孩子的消化,少吃或者不吃容易生湿的食物,抓准时机用健脾的食疗方防内湿。

  除了这两方面的工作,家长还能用泡脚外治法,给孩子用祛湿的泡脚方泡泡脚,让皮肤毛孔吸收药物,微微发汗,湿随汗出,达到祛湿效果。

  孩子体内有湿,可以发汗祛湿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具有粘腻、濡润的特点,悄无声息地侵犯人体,潜伏在体内,在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连同其他病邪发病。

  大人和孩子体内的湿气有所不同。大人湿气重是由于生活环境,如长期在南方地区(尤其是岭南地区)工作、生活,被外湿侵犯。此外,加上大人日积月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饮食口味重、过度进食肥甘厚腻,形成了“内湿”,严重者积聚成“痰饮”,导致痰湿体质。这时湿气不仅在上焦,甚至还在中焦、下焦。湿气一旦到了下焦,就非常难祛除。

  而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功能本就虚弱,水湿运化能力比较差,因此对外湿更为敏感。一旦感受湿邪,很容易就会在身体各个方面体现:如水湿内停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表现出来就是湿疹等皮肤问题;如湿邪困脾,水谷精微无法被运化吸收,表现出来就是积食。

  如果孩子并没有明显的痰湿质(如虚胖、齿痕舌等),体内湿困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运动、泡脚等透汗的方法,让湿气通过皮肤腠理排出体外。家长不需要一上来就给孩子吃很多的祛湿汤,过度地使用薏米、木棉花、土茯苓等祛湿食材,会损伤孩子的脾阳。

  家长只需要控制好孩子的消化、健运脾胃,加固力度温和的祛湿方,配合运动、泡脚就能很好地顾护好孩子。

  千年古方温胆汤,能健脾、祛湿

  祛湿的泡脚方,我推荐温胆汤。温胆汤最初由南北朝医师姚僧坦所创,我根据孩子的体质特点进行了加减化裁,做成“小儿温胆汤”,材料包括茯苓、陈皮、法半夏、竹茹、枳实、炙甘草。陈皮、竹茹、枳实、法半夏能化痰。化开痰液后,又用茯苓健脾祛湿,炙甘草健脾益气。这样一来,没有了痰湿困住中焦,健脾、祛湿的功效都能事半功倍。

  小儿温胆汤(外用)

  材料:茯苓30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

  做法:1、材料下锅,加约2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30分钟。2、滤渣后药汁分2份,每晚兑温水泡脚。

  功效: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宜忌:3岁以上孩子对证外用。蚕豆病可用。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湿气重的症状,如舌苔水滑、白腻苔或黄腻苔、大便稀烂、挂壁,黏在厕所上很难冲下去等,可以给孩子连续用2~3天,湿热或寒湿的情况下都可用。日常保健的话,一周1次。2~5岁泡5~10分钟;5岁以上可以泡10~15分钟。

  祛湿不能忽略健脾,脾胃健运湿气除

  最后,想提醒家长的是,孩子体内湿气重的根源在于脾虚。只要顾护好脾胃,脾胃健运,水湿就能正常排泄到体外,如果脾胃能力弱,无论怎么祛湿都只是暂时的事,湿气很快又会困重起来。

  我一直强调,祛湿一定要配合健脾,家长每天要坚持“10秒判消化”,观察孩子的舌苔、睡眠、大便、口气是不是正常,如果有1项以上不正常,证明孩子积食了,要控制饮食,及时地消食导滞,吃三星汤加素食,2~3天。消化好、无病痛时,可以给孩子用健夏方,每周1次。能同时兼顾健脾,燥湿,消积,此外还能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暑天感冒。

  小儿健夏方

  材料:炒白扁豆15克,土茯苓10~12克,木棉花10克,麦冬8克,莲子8克,陈皮2克,猪瘦肉适量。

  做法:

  1. 莲子去心,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约800毫升;

  2. 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煲,煮至剩下约100毫升,晾温饮用。

  对症者连服3天效果更佳。

  功效:全方以健脾、燥湿、消滞为主,配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麦冬,补脾止泻、益肾养心的莲子,以及滋阴补血、补气润肺的猪瘦肉,燥湿而不伤阴,消滞而不伤正,特别适合孩子夏天养生服用。

  宜忌:

  ◆ 适用于体虚易病、胃强脾弱、口舌长疮、口气大等症状。

  ◆ 本方含莲子,不宜与牛奶同食。

  ◆ 2 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kepu/2603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1日 18:21
下一篇 2021年7月21日 18: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