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智观察(ID:Hapiweb-soft6),作者:海比研究院,原文标题:《SaaS的中国版图,SaaS的中国问题》,头图来自:unsplash
大概在2006年左右,一家简称为奥林科技的软件公司在宁波成立。
其创始人Jim曾在美国的IT巨头工作,在软件架构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带着要在中国创造软件奇迹的梦想,他们开始了新一代软件平台的研发。(当时称为“软件平台”,但从现在的眼光看,这就是当代PaaS的雏形。)从公司的英文名称“Olymtech”,可以看出创业团队的雄心壮志。
中国软件网记者在梳理中国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作为服务)发展历程中发现,这家是国内最早涉及PaaS,也是最早一批将SaaS等云计算理念引入中国市场的厂商之一。称它为中国SaaS市场的启蒙者,一点不为过。
当时,业界对于软件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还没有完全清晰。以xTools、800CRM、奥林科技、用友伟库网、金蝶友商网、富基标商、盟度、积木软件、红杉树、点逸网络科技、今目标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行者开始了中国SaaS的艰难探索。
虽然不知前路怎样,虽然各家战略与战术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业界同仁们对未来都充满了期待。
15年过去,谈了很多年,做了很多年,但中国的SaaS究竟是怎样?大的版图如何?终局会是什么样?却仍然没有人说得很清楚。
海比研究院通过半年调研,试图给产业界一个可供参考的中国SaaS版图。
一、SaaS的本质是什么?多租户,还是订阅付费?
什么是SaaS?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业界仍然没有很好的共识。
有人说,SaaS的本质是多租户;
有人说,SaaS的本质是服务;
有人说,SaaS的本质是订阅;
有人说,SaaS的本质是互联网化;
……
SaaS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对客户的价值又是什么?
海比研究院认为,SaaS出现的根本动力在于,客户对于传统软件的商业模式、部署模式和运维模式忍受不了:太昂贵、太复杂、太困难!
传统软件的License许可证模式,客户需要一次性付出高额许可费用;软件的本地安装部署,尤其像CRM、ERP这样的大型企业应用软件,非常复杂。在那个光盘盛行的年代,SAP的安装盘就有小几十张;后期的运维,需要一批既懂IT又懂业务的高手,要找到和留住这样的高级人才,实在是太难。
正是在这样的“刚需”之下,免安装、免维护、采用订阅费模式的SaaS才应运而生。
因此,海比研究院认为,SaaS的本质是免安装、免维护,不按许可证方式收取费用。
当然,发展到现在,SaaS也有很多新的内涵。例如,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在发生改变,不只提供软件工具,还提供业务运营、业务外包;收费模式在发生改变,也不一定是非得按订阅费收取,也有按业务量、按业务外包收取服务费。
而SaaS厂商们为了减轻自己的运营成本,开始在技术上采用多租户等先进架构,以此降低自己在数据库等方面的巨大投入。
二、SaaS的六条大赛道
SaaS的分类有很多,也非常复杂。
海比研究院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将SaaS分为经营管理业务类、办公沟通工具类、业务流程外包类、数据分析服务类、信息安全服务类、垂直行业专用类六大类。
经营管理业务类是指为企业运营而服务的SaaS,如财务、协同办公、CRM等领域SaaS。经营管理业务类SaaS又可细分为内部管理型和外部交易型两类。前者侧重于后台,企业员工用;后者侧重于前台,用于和客户、供应链等上下游伙伴交互。
办公沟通工具类、数据分析服务类,以及信息安全服务类,都是侧重于某一类工具,解决某一类问题,但市场又比较大的细分领域。
垂直行业专用类是指那些只用于具体特定行业的SaaS,例如建筑业的SaaS、餐饮业的SaaS等。
比较重要的是业务流程外包类。这是一类新型的SaaS提供商,也是整个企业服务生态里的新模式、新物种。它是基于自身的SaaS工具,为客户提供相关的业务运营或外包服务。例如,在社保领域,有个非常知名厂商——51社保。
这个厂商提供的不是一个帮助客户提高交纳社保效率的工具,而是基于自身的社保SaaS工具,为客户交纳社保服务。本质上,它为客户提供的是代交社保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但和传统BPO不同,它是基于自己的SaaS系统为客户提供外包服务,比传统的外包服务效率更高、体验更好、成本更低。
市场上还有一个分类方法,即SaaS专家吴昊老师提出的。
他把SaaS分为通用SaaS和行业SaaS两大类。
通用SaaS是指跨行业的通用产品,种类非常多。例如,北森的HR产品,神州云动、纷享销客和销售易的CRM产品,UDesk的智能客服,钉钉的智能办公……
行业SaaS是指只在某个行业内使用的产品。例如,奥琦玮和客如云的餐饮企业SaaS,聚水潭和有赞、微盟的电商SaaS,金斗云的建筑SaaS、讯飞幻境的教育SaaS……
对应海比研究院的分类,行业SaaS和垂直行业专用类对应,工具SaaS则和其他5类对应。
另一方面,他又把SaaS分成工具SaaS和商业SaaS两类。
工具SaaS的主要特点是:为客户企业提供了一个提高管理效率的工具。这和传统软件的价值一致:做SaaS CRM的还是辅助管理客户、提高销售团队效率的CRM,做SaaS HR系统的还是提供提高人力资源部门工作效率的HR系统。
而商业SaaS的特点是:除了提供一部分“工具”价值外,还能为客户企业增加营收、提供新的营收项目。例如,帮助客户引流、提供交易和金融服务、提供大数据分析、参与供应链优化等。
总结来说就是,工具SaaS是通过提高效率帮助客户省钱,而商业SaaS则帮客户多挣钱。
三、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SaaS分类的背后,其实反映了SaaS商业模式和传统软件的巨大不同。
传统软件商业模式的核心是许可证(License)收费。许可证模式是一个以厂商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对于软件厂商而言,这是最经济、最有利自身发展壮大的商业模式。软件之所以成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本质就在于许可证的商业模式。它保证了软件产品销售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但对于用户而言,许可证模式是一个非常不友好的商业模式,甚至可以说是“霸王条款”。例如,厂商的许可条款非常复杂,动辄几十项甚至上百上千项许可条款,对于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操作系统,甚至不同的服务器,都会有不同的授权模式,相应的价格也完全不一样,一般用户对此很难理解和掌握;
又如,软件厂商不对产品使用的最终效果负责,产品有问题甚至是质量有问题,软件厂商也在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由于软件产品的复杂性,当前的软件工程技术和手段还不足以消除一切Bug,因此他们不能保证软件无缺陷。一句话,这个软件产品可能存在缺陷,如果客户购买,就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当然,客户可以不买。
SaaS的商业模式对此进行了彻底的改变:从许可证模式发展为订阅或其他模式。订阅模式使客户只需按人头按使用时间付费,再也不用纠结自己用的是什么技术平台。这让客户在计算投入时,复杂度大大降低。
更重要的是,SaaS还创造了更多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商业模式。这些SaaS厂商,他们的收费模式不用许可证模式,也不用订阅模式,而是采用和业务完成量、为客户创造价值挂钩的收费模式。例如,按业务完成量收费,按资源使用量收费,按业务收入或效果收费,按利润提成收费,等等。
这些创新的商业模式,既让客户远离了技术上的困扰,也让客户对投入产出更容易评估。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SaaS厂商的工具属性,为提升他们收入的天花板带来了无限可能。
四、不一样的产业链:MSP
不仅商业模式不一样,SaaS的价值链、产业链也和传统软件有了比较大的区别。
SaaS产业链中包括六大核心环节,分别为基础设施、平台、应用开发、渠道销售、集成和用户使用。其中SaaS产业链上游包括基础设施和平台两大环节,基础设施环节主要提供了底层云服务,其核心角色包括IaaS厂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施等;平台环节中主要提供了技术研发工具平台,其核心角色包括PaaS厂商、低代码平台、中间件等。
SaaS产业链中游为应用开发和渠道销售两大环节,应用开发主要提供SaaS产品的开发与集成,其核心角色包括SaaS厂商和集成商;渠道销售环节主要为产品实施与销售,其核心角色分为渠道代理商、咨询服务商、管理服务商。SaaS产业链下游为集成与用户使用,集成环节主要提供产品集成与部署,核心角色为系统集成商、渠道代理商、咨询服务商及部分SaaS厂商;用户使用环节主要为产品使用,核心角色为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政府/协会与科研机构。
SaaS的价值链、产业链
和传统软件产业链相比,SaaS产业链有两大特点。第一,与PaaS、IaaS紧密相关。不像传统软件和服务器、OS、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架构与设施采用松耦合的关系, SaaS与PaaS、IaaS,以及OS、数据库、中间件,甚至芯片都采用紧耦合的关系,以达到更好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
第二,有云MSP(Cloud 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云管理服务提供商)。在传统软件领域,更多的是系统集成商;而在云时代,需要的是将各种不同的SaaS或其他云服务集成在一起的云管理服务商。
就像传统的系统集成商在产业界中拥有重要地位一样,云MSP在SaaS产业链中也将扮演重要角色,并且也必然会诞生很多重要级的厂商。
五、市场迎来破局
从奥林科技、xTools、800CRM等第一代SaaS厂商入局开始,中国SaaS市场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
海比研究院将其总结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孕育期、成长期、破局期和旺盛期。SaaS产品从2003年开始在中国市场中出现,从2003年至2008年,国内许多传统软件厂商开始进行SaaS转型,例如用友、金蝶等,纷纷进入SaaS市场,中国SaaS市场处于孕育期,市场份额较小,用户关注度较少。从2009年至2014年,中国SaaS市场进入成长期,新兴独立的SaaS厂商兴起,例如纷享销客、销售易等,同时云计算技术也逐渐普及,SaaS产品逐渐云化,用户逐步开始关注SaaS产品。
2015年至2018年是中国SaaS市场的破局期,许多互联网大厂开始进入SaaS市场,以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为代表的产品在市场上收到广泛关注,SaaS产品的广泛应用推动了SaaS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从2019年至今,中国SaaS市场进入旺盛期,SaaS市场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健的发展态势。像北森、销售易、纷享销客、分贝通、e签宝等SaaS市场中的头部厂商逐渐走向成熟,用友、金蝶、浪潮等软件大厂也基本推出了自己相对成熟的SaaS业务。
六、2023年突破千亿大关
海比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 2015年中国SaaS市场整体规模仅为98.9亿。SaaS市场规模连续6年稳步上升,2020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已经升至498.2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了31.6%,预计到2021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为666亿元。
更进一步,我们预测,国内SaaS市场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6%,2023年整体市场规模将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41亿元。
从SaaS的六大细分赛道来看,经营管理业务类SaaS市场份额最高,占比为40%,规模达到200.6亿元;其次为垂直行业应用类市场份额为26%,规模也达到130亿;办公沟通工具类占比为14%,市场规模也达到69亿元。
相比2019年各细分领域市场规模来看,信息安全服务类、数据分析服务类、办公沟通工具类和经营管理业务类均有较高幅度的增长。
我们看好业务流程外包类SaaS赛道。虽然目前占比和增长率都不大,但从发展趋势来,它将在未来三年开始迎来大的增长。
七、SaaS用户付费率为11%
海比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中国SaaS市场企业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915万家,占全国法人数量的43%;其中SaaS产品的付费用户数量已经到达102万家,占比为11%。这也即是说,在SaaS的使用用户中,付费率为11%。
按此计算,2020年,中国SaaS用户的渗透率达到43%,而付费用户的渗透率则为5%。由此可见国内SaaS市场用户群体庞大,但付费用户比例还不高,市场潜力巨大。
从SaaS用户对产品需求的偏好来看,经营管理业务类SaaS产品需求度最高,有高达88%的用户均有需求,其次是数据分析服务类50%,再次为办公沟通工具类和信息安全管理类。
有意思的是,从目标用户开始使用SaaS产品的时间分布来看,孕育期和成长期阶段用户使用SaaS产品的比例较低。但从2015年开始,国内SaaS进入快速增长期,2019年到现在SaaS产品使用已经进入旺盛期。尤其是2019年,高达26.7%的用户是在这一年使用SaaS。
八、萦绕国内SaaS厂商的十大问题
尽管中国SaaS市场“钱景”一片光明,但相比美国SaaS市场,中国SaaS市场还是显得稚嫩。站在国内SaaS厂商的角度,私有化、生态、通用VS垂直、渠道、交付、融资等共性问题萦绕于多数厂商心头。记者在此梳理出国内SaaS厂商面临的十大共性问题:
1. 要不要私有化部署?
开账号即用、无需运维、节约成本,这是SaaS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但出于对数据安全性、核心业务安全及稳定的考虑,“不差钱”的企业宁愿去牺牲这些体验。所以从SaaS在国内发展起,要不要私有化部署一直被讨论。随着容器技术的日趋成熟,SaaS私有化在技术层面更加不是难题,加上信创背景,SaaS是否要私有化部署将被讨论得更加激烈。
2. 人才怎么招,又怎么留?
中国SaaS市场的大好形势意味着国内SaaS厂商将加快团队拓张的速度。而《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显示,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缺口达预计760多万,这意味着人才将是国内SaaS厂商面临的另一难题:如何招聘SaaS人才?去友商挖人还是培养毕业生?又如何保证自己拥有的人才不被挖走?
3. 加入生态还是打造生态?
生态是云时代绕不过的问题。阿里云“SaaS加速器”、腾讯云“千帆计划”以及华为云“星光计划”等生态计划的推出意味着云生态主开启“抢人”模式,此时选择权留给了独立SaaS厂商:到底加入哪家巨头的生态?当然,独立SaaS厂商也可以选择中立打造自己的生态。如招募销售、咨询、实施等类型伙伴;如携手其他具备独立产品或功能的合伙厂商打造一站式SaaS服务;如携手行业ISV推出面向特定行业的SaaS产品。
4. 通用型SaaS还是垂直型SaaS?
对初入SaaS赛道的厂商而言,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意味着刚入局便要确定好发展的方向,是面向所有行业提供通用型SaaS还是面向金融、地产、教育等垂直领域提供垂直型SaaS?通用型SaaS意味着市场规模更大但竞争更激烈;垂直型SaaS意味着市场份额小但需在所选行业有着深厚积淀。但无论是通用型SaaS还是垂直型SaaS,无一例外均需要考虑,是提供单一功能的SaaS服务还是大而全一站式的SaaS服务。
5. 要不要往下打造平台?
中国SaaS厂商在初期模仿美国SaaS模式仅提供SaaS服务。企业业务的多样性以及个性化需求,再加上行业的竞争,使得SaaS厂商意识到仅提供标准化的SaaS产品是不够的。所以能看到包括销售易、纷享销客在内的SaaS厂商,纷纷向下打造PaaS平台。那么,向下打造平台是否会成为中国SaaS的趋势?
6. 商业模式如何考虑?
《2021中国SaaS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49%的SaaS厂商利润低于500万,可见中国SaaS厂商需要好好考虑下商业模式。虽然订阅式是公认的商业模式,但究竟怎么订阅?按照每人每年?按照调用量?还是按照企业不同规模给予不同的单价?同时,究竟是服务大客户、中小客户还是全量客户?按照直销还是直销+渠道分销?
7. 渠道怎么建?
在美国,SaaS以直销发家,所以国内多数SaaS厂商也选择了这一模式。但在中国传统软件行业中,来自渠道的贡献占到60%以上。所以从卖软件到卖SaaS,尤其是从传统软件向SaaS转型的厂商,究竟要不要继续做渠道?SaaS的开账号即用、无需运维,意味着传统软件时代厂商与渠道商的商业合作模式在SaaS上天生行不通。那么,SaaS厂商又该如何建设渠道?
8. 要不要服务中小客户?
中小客户付费意愿低,尤其是小客户同时面临生命周期短且忠诚度不高的问题,所以要不要服务中小客户一直是SaaS厂商纠结的问题。不服务,意味着失去了市场上99%的客户,不利于占据市场份额;服务,意味着收费难、续费难,总体回报价值低。
9. 怎么做交付?
传统软件模式下,实施好比一锤子买卖,软件厂商可以获得项目的绝大多数收入,但在SaaS模式下,交付阶段也只能获得很小的一笔收入,但这一阶段却将影响客户后续的续费,这才是SaaS厂商的收入来源的大头。所以,在交付阶段,SaaS厂商一定好考虑如何做好交付。
10. 如何融资和上市?
虽然近两年资本再次瞄准了中国SaaS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提到SaaS便能收获资本的一众青睐。相反,资本对中国SaaS厂商的投资会越来越理性。这意味着,中国SaaS厂商不仅要面对同行之间更激烈的竞争,也要考虑如何持续获得资本的支持,先活下去再做强。
同时,国内微盟、有赞、光云科技等几家纯SaaS公司已成功上市,纷享销客、销售易、北森等多家SaaS厂商已获得D轮及以上融资,并跻身独角兽公司,这代表着未来几年,中国将有多家SaaS厂商上市。所以,在上市冲刺之前,如何维持并提升ARR(年度经常性收入)能力,如何延伸并提升LTV(客户终身价值)能力等问题,将成为欲上市SaaS厂商的重中之重。
九、SaaS的大机会与大市场
虽然SaaS仍面临众多问题,但其前景的光明却成为共识。2020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和企业范围内,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5G、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未来伴随传统企业上云加速,我国SaaS市场也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
从未来发展看,记者发现有五大市场机会值得关注。
1. SaaS市场容量高达万亿,现市场开发率仅5%
海比研究院预计,中国SaaS市场最终容量可达1.04万亿元,而2020年市场规模仅498亿元,市场开发率仅有5%,尚有21倍提升空间。这说明,未来市场成长空间巨大,预计到2025年市场开发率可达16%,市场规模将达到1672亿元。
2. 多模块一体化将成趋势
海比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SaaS厂商的技术重点在未来会出现变化。调研数据表明,人工智能、多模块一体化、移动化、自建PaaS平台是当下业内较为认可的四大技术路线发展趋势。
记者认为,这也预示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数智化服务将成为SaaS厂商尤其是大型SaaS厂商的发展方向。
一站式服务,将会给具体的单个厂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产业互联网巨头有可能就会诞生于此。
3. SaaS将与PaaS和IaaS更深度融合
大型SaaS企业将推出自己的PaaS产品,甚至更进一步和IaaS有更紧密的结合。SaaS、PaaS、IaaS将会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特别是SaaS与PaaS融合,以及SaaS与IaaS的融合。这将会给SaaS厂商拓展更多的用户,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4. 低代码拓宽用户群体
记者调研发现,推出低代码平台也是大型SaaS厂商这两年发展的重点举措。用友、金蝶等国内知名厂商都已推出自己的低代码平台。
海比研究院的调研数据表明,开发、运营和管理三大部门对低代码平台需求最多。低代码的出现让业务人员参与产品开发已经成为重要趋势,进一步拓宽了SaaS产品的使用人群和使用场景。这会给SaaS厂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5. 中小企业市场将成主力
比较近两年SaaS用户的结构占比可以看出,2020年大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占比相比2019年有所下降,而中型企业的占比则出现明显的上升,这与中型企业也开始注重数字化建设转型有密切关系。
海比研究院调研数据表明,在2020年中小企业已经占到SaaS用户的66%,是SaaS市场的重要客户群。虽然从目前来看,他们的付费意愿还有待提高,市场收入占比也不够高。但从未来发展来看,中小企业会成为市场主力。
十、未来终局猜想
从海比研究院调研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SaaS厂商总体数量规模达到4500家。
具体到各个细分领域,2020年中国SaaS市场中经营管理类厂商数量最多,为1392家,占比为31%。其次为办公沟通工具类SaaS和垂直行业专用类SaaS厂商,厂商数量均超过900家,占比为21%,业务流程外包类厂商数量占比为17%,数据分析服务类和信息安全管理类SaaS厂商数量较少,占比分别为6%和4%。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SaaS厂商竞争非常激烈,厂商的集中度非常低。海比研究院调查数据表明,2020年前三名的集中度只有20%,TOP 10都只有40%。
面对这种格局,很多业界人士,包括投资机构都对中国SaaS的未来表示一定程度的担忧:国内的SaaS企业能长成全球巨头吗?
在传统软件时代,中国并没有诞生进入世界前10名的软件巨头。这一直是几代软件人共同的缺憾。在SaaS、数智化时代,这个愿望能实现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美团、字节跳动等国内品牌实现了中国奇迹、全球领先。产业互联网时代,中国能再上演精彩大戏吗?中国会诞生Salesforce、Workday这样的全球SaaS巨头吗?
海比研究院院长曹开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其成长路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最终中国市场必将会诞生这样体量的SaaS厂商。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市场体量足够大,全球领先的市场空间必然会催生全球领先的产业巨头;另一方面,是因为SaaS也是互联网公司,国内市场对国外厂商也有着较高的壁垒。
在国内没有数据中心的SaaS厂商是不能在国内市场开展业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内SaaS厂商基本不用直面全球巨头的竞争压力。不像传统软件时代,用友、金蝶等国内品牌一直在和SAP、Oracle、微软等全球巨头完全的、直接的、硬碰硬的、不在一个量级上的竞争。
因此,中国SaaS市场的终局将会是,有3~5家巨头企业,他们主要来自于经营管理业务类、协同办公工具类厂商。他们有自己的核心SaaS,也有自己的PaaS平台,并依托自身平台建立了丰富的SaaS生态,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他们的营业收入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市值将超千亿元。
同时,中国SaaS还会拥有一大批收入在10亿~100亿元之间的SaaS厂商。他们的市值在几百亿元左右。这些厂商主要依靠自己的核心SaaS业务收入。他们主要来自于SaaS六大赛道里的细分市场,他们是特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在六大赛道的每个细分市场,尤其是经营管理业务类、业务流程外包类、垂直行业专用类的细分市场,会是这些隐形冠军的重要策源地。海比研究院预计,中国这样的SaaS厂商会有200家左右。
最后,中国SaaS还会有几万家中小提供商。他们可能是中国数智生态的创新者,但绝大部分是数智化的普通服务者。他们往往扎根在某一特定行业、立足于某一细分领域、服务着几个长期客户。他们往往既是SaaS提供商,也是基于低代码平台的开发商,还是云时代的MSP。
这或许是中国SaaS的最终版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智观察(ID:Hapiweb-soft6),作者:海比研究院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3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