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华润啤酒和重庆啤酒于近日相继发出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从各家的财务数据来看,表现各不相同。当前,啤酒公司为了获得年轻人的青睐,在产品方面,不断研发并推出了高端、低度、具有地方特色的啤酒,在销售方面,让时下最火的顶流“小鲜肉”为品牌代言,可谓是“变着法儿”地拓宽渠道,抢占市场。但几轮“比拼”下来,各公司的表现又如何呢?
财报数据“大对比”
从三家公司的净利润来看,华润啤酒作为“老大哥”遥遥领先,截至2021年6月30日六个月内,实现净利润42.91亿元,同期增长106.4%,董事会议决派付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64元,8月18日业绩公布当天,华润啤酒股价随即上涨4.83%,一度涨至65.45港元/股,截止当日收盘,股价报收64港元/股。
数据来自:2021年半年报,由投中新消费制图
燕京啤酒则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净利润从去年同期2.69亿元增长至2.88亿元,涨幅7.12%。
而重庆啤酒本期的净利润为6.22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减少3.34%,其在8月18日晚间发布半年报后,于今日早间开盘直接跌停,从前一交易日的173.19元/股跌至155.87元/股。
在此之前,重庆啤酒可谓是资本市场的宠儿,2020年大股东嘉士伯并购重庆啤酒后,将其在中国控制的优质啤酒资产注入重庆啤酒,重庆啤酒“摇身一变”成为嘉士伯在中国运营啤酒资产的唯一平台。
随后,被多家基金不断做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重庆啤酒成为了A股市场上唯一一家股价超过百元的啤酒企业,其总市值为754.4亿在A股啤酒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华润啤酒的市值为2024亿港元,而燕京啤酒的市值仅为178.7亿元。
数据来自:2021年半年报,由投中新消费制图
但截至2021年6月30日,从这三家公司的净资产可以看出,重庆啤酒的净资产仅为12.08亿元,同比去年扩大了106.35%,但与同类其他公司动辄上百亿的净资产相比,如此规模的重庆啤酒是如何撑起七百多亿市值的呢?
数据来自:2021年半年报,由投中新消费制图
从其最新公布的营收和总利润可知,重庆啤酒的营业收入达71.39亿元,同比增长27.51%,虽不及华润196.34亿元的营收,但其高达23.4%的毛利率,却高于华润的21.88%。这主要是因为重庆啤酒在嘉士伯的助力下,在高档啤酒品类上的布局明显加快,本期高档啤酒营收为25.42亿元,同比增长62.29%,而主流产品依然是价格处于6至9元之间的啤酒,实现营收36.02亿元,同比增长17.44% 。至于6元以下的经济型产品也随着产品结构优化,占比逐渐降低。
截图来源:重庆啤酒2021年半年报
早盘即跌停,增收不增利,投资人似乎可以更理性地看待重庆啤酒的这次牵手了。
此前,重庆啤酒已经凭借多次资本运作,使得业绩成长高于行业水平,但随着未来中高端啤酒消费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包括华润啤酒、百威亚太、青岛啤酒,甚至一些新兴小众啤酒品牌在内的多家啤酒企业,都会进一步加大渗透和扩张力度,所以对重庆啤酒而言,嘉士伯资产注入后,资本运作空间已经不大,接下来将会直面行业竞争。
数据来自:2021年半年报,由投中新消费制图
但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啤酒的净资产收益率高达69.41%,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主要因为其供应链效率高、基地市场话语权强,以及分红率较高,与同业相比,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也处于较高水平,加之,部分竞争对手渠道饱和、管理不善及竞争加剧等导致渠道利润下滑,销量开始回落。
而从基本每股收益方面来看,华润啤酒从上年同期0.64元/股,增长至1.32元/股,同比增长了106.25%,燕京啤酒则象征性的增长了7.12%至0.1元/股,而重庆啤酒则从上年1.33元/股降至1.29元/股,降幅达-3.01%。由此可知,虽然重庆啤酒在产品品类上有嘉士伯填补高端市场的空白,但其销售渠道还远不及“规模老大”华润,随着华润开始“大刀阔斧”地走起高端路线,其经营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事实上,对于一家啤酒企业来说,销售渠道一直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
“蘑菇战略”或是渠道拓展的惯用逻辑
我国啤酒行业市场占有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华润、青岛、百威、燕京、嘉士伯。2021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1889.07万千升,其中华润啤酒销量为633.7万升,其中次高档品类销量达100万千升,同比增长50.9%,燕京啤酒销量为213.16万千升,而重庆啤酒为154.99万千升,与去年同期126.43万千升相比,同比增长22.59%。
华润啤酒,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雪花,1993年发家于东北,先后用了“蘑菇战略”、“沿江沿海战略”、“全面发展战略”,布局销售渠道。
早期,公司多会在市场状况比较好的地区,选一家生产厂作为生产基地来进入该区域市场,取得垄断地位以后,再通过它来辐射更大面积的区域,大概是250公里辐射范围,就这样“从小蘑菇长成大蘑菇”。公司凭借“蘑菇战”成功占领了四川、天津、安徽等大片市场,在当地几乎处于了市场的垄断地位。
靠着这样的打法,2000年华润跨过黄河,进入了长江流域,开启了沿江沿海战略。实际上也是前一战略的延伸,在沿江沿海做工厂布局。
凭借这一战略,在2006年,雪花总量突破500万千升,拿下了中国市场规模第一的头衔。2010年,雪花启动全面发展战略,在全国进行布局,直到今天。
当然,随着技术的升级,数字化也是华润近年来不断尝试的新方向,目的是为了推动工厂、产品、业务、人之间的线上互动,简单来说,就是把几百万家和华润合作的终端做到线上去,包括消费者也做到线上去,把阿里、京东、腾讯的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进行融合做到全域数字化运营,来提升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而且华润内部也专门成立了渠道发展部,在这个部门的统筹下会把全国近2万家渠道运营起来,通过搭建一个渠道互动平台,将企业内部的渠道分层分级运营,目前的渠道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圈层:第一个圈层是全国范围的渠道,第二个圈层是每个省域的大渠道,第三个圈层是每个地级市的大渠道。
同时,在圈层内部,也会为经销商评级,根据它们的能力和不足,来判断它们能承担什么任务。
事实上,重庆啤酒在渠道拓展方面,跟华润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重庆啤酒主要是凭借新疆的“夺命大乌苏”、重庆的“山城牌”和“重庆牌”、云南的“风花雪月”等一众具有区域特色的“地产啤酒”打开市场,跟华润早期的“蘑菇战略”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产品的独特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追求,像重庆啤酒这种主打区域特色的啤酒深受年轻人的追捧,有些产品甚至成为“网红单品”。
为了不让自家啤酒像其他网红产品一样“昙花一现”,而是成为“常态”产品,重庆啤酒也在尽力打开市场,推出“大城市”计划,通过丰富的产品组合,完善分销网络,加速大城市全渠道拓展,加强经销商能力建设,推进营运效率和效益,开发空白渠道及销售网点,拓展市场份额。
但是,渠道的拓展存在一定进入壁垒,对于后入局者来讲,想要在原有基础上,打开更大的市场是有难度的,重庆啤酒虽然在嘉士伯的助力下,在产品层面能够快速超越其他对手,但在渠道的开拓上仍然任重道远。
所以,重庆啤酒今日的暴跌,也算是对之前市场泡沫的挤压,让股票真正回归其价值所在,华润作为“渠道老大”,专注于产品升级是关键,而燕京作为老牌啤酒企业,不管是从渠道,还是产品开发上,表现一直都很平淡,看似一直跟着转型的大潮在走,但似乎总是少了点“冲劲儿”,从这次啤酒企业的半年报“成绩单”来看,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化,但强者是否能够恒强,后浪是否能够反超,还需时间检验,尚不可盖棺定论。
原创文章,作者:3628473679,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4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