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时代周报APP,作者:黎广,编辑:潘展虹,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9月1日,四川省攀枝花汽车客运中心开启了一系列升级,包括改版自己的企业公众号,按照“互联网+客运”的发展思路,推出“云上客运站”网络自助服务平台,为传统的汽车客运模式融入信息化、智能化元素。
这样的方式或许将为传统汽车客运站的发展转型提供值得参考的样板。
随着私家车、网约车和密布的铁路系统兴起,汽车客运站客源下降成为残酷现实,叠加疫情影响,不少城市的客运站相继退市,而仍在坚持运行那些客运站,正面对着未来的生存挑战。
一、被遗忘的班车
作为一个小镇青年,如今的老胡在8月末经过广州滘口汽车客运站的时候,记忆碎片忽然拼凑到一起。
他想起20年前,从广东边远的小镇坐了几个小时的大巴到花城广州,下车的地点就是滘口汽车客运站。不过在省城里看到摩天大楼和川流不息的人潮时,他很快就将那趟曾经将他送往大城市的班车忘却。那时的小胡,决心要在城里拼出一番事业。
作为一个城市,20年的光阴无外乎被发展所驱动,但对于一座有公益属性的都市汽车客运站,在城市发展的双刃剑的另一边,这20年的光阴是漫长而忧愁的没落史。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个人财富增加和高速公路以及高铁线路的普及,那些曾经带着小镇青年到城市里寻找梦想的汽车客运站,正在面临客源减少而带来的生存压力,其中有一些已经在近两年逐渐关停。
当客运站开始逐渐离开以后,如今的老胡才意识到,长期以来,都没有把那个曾经带自己抵达繁华之地的客运站记在心里,直到它开始消失,才唏嘘不已。
在最近被广泛讨论的关于客运站消失的话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像老胡那样都市精英。在他们的感叹里,既有对留不住的往事的忧伤,也有对汽车客运站长久以来的服务不佳的抱怨。
抱怨主要来自那些曾经在长途大巴行驶过程中被中途停车消费、汽车狭小空间不够舒适,以及对汽车客运的班次无法主动掌握的种种吐槽。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汽车客运站运行模式,以客运站提供场地和服务、汽车运输公司提供具体车辆和线路为主的双产权运营。
据攀枝花汽车客运中心介绍,当地的客运站运营模式里,就是运输公司考察线路,并获得到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与客运站签订进站协议,这像极了航空公司与机场的关系。
尽管是大巴给乘客带来不够愉悦的乘坐体验,但人们大多会将责任转嫁给汽车客运中心。
这种传统的运营方式还能坚持多久,没有人猜得到结局,但在一众客运站宣布关停以后,至少像攀枝花这样的客运中心开始谋求变革。
二、涅槃重生
作为攀枝花唯一的国家级汽车客运站,客运管理部部长阳海给时代周报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以往由运输公司主导线路开发的工作,现在客运中心也开始统筹推进。
据阳海介绍,攀枝花作为川内知名的康养圣地,每年冬天都会吸引很多周边省市的中老年人前来过冬。此外,曾经以举国之力建设的攀枝花钢铁冶炼基地,也推进了当地教育和医疗两个产业的发展。
“我们主动出去找市场,让传统的客运车辆进入校园、社区、康养机构甚至工地。”阳海说,改变从2020年9月就开始了,当时攀枝花汽车客运站转企改制为国有企业,自那以后,传统的客运工作正常运行,但企业也开始在旅游服务、定制包车上探索拓展市场,“还是要与市场接轨,提升行业竞争力才行。”
“比如川西南和滇西北之间,经常有地、市、州的公职人员因工作需要相互考察,我们就开发供他们考察使用的交流专线,类似的做法我们也在和康养机构、医院和学校合作。”
除了与机构合作,阳海说客运站也开始积极进行信息化改革。最近的一个例子是,9月1日,客运站新推出了企业公众号“花城阳光客运”及“云客运”线上服务平台,可以让周边地、市、州的群众,可以类似在线订购火车或者飞机票那样,在微信里查询和购买汽车票。
“现在我们主要开发200到300公里以内,火车到不了的线路,比如增加攀枝花至川西南、滇西北5个市州客运班线、定制客运,提供地市州交流公务出行定制服务,提高道路旅客运输精准服务水平。”据阳海介绍,这些措施已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映。
对于整个汽车客运行业来说,最好的消息一定是疫情的逐渐平息。无论从情感和生活上,人们或许都不愿看到客运站消亡,毕竟对于像老黄那样仍在城市里打拼的人来说,客运站曾是自己青春印记的一部分。而只要抓住时代变革的浪潮,积极进行业务探索、模式创新,传统客运站终将续写行业新的春天。
本文来自:时代周报APP,作者:黎广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14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