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张永谦:我们做安防的方向、战略、思考

地平线张永谦:我们做安防的方向、战略、思考

雷锋网按:2018年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于6月13日-1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地平线携其征程系列处理器、旭日系列处理器,以及基于地平线AI芯片技术的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高清智能人脸识别摄像机、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DMS)等已落地商用的一系列AI产品组队亮相上海,向全球科技行业人士展示了地平线以人工智能芯片为核心的AI产品矩阵。目前,立足于具备核心优势的“算法+芯片+云”战略,地平线在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慧零售三大场景均可向合作伙伴提供多层次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藉由此,地平线副总裁张永谦近日接受了雷锋网专访,详细阐述了地平线对于安防(智慧城市)市场的思考。

这两年,虽然安防AI化谈及较多,但真正把前端智能化做得‘好’的公司寥若晨星。很多前端AI产品价格昂贵,实战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对于AI落地泛安防市场,地平线副总裁张永谦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阐明了地平线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及观点。

前端AI化

随着一台台视频监控摄像机的架设、通电,海量信息及数据也随之而来。以往一直负责处理这些亿兆数据的后端平台(云端)不堪重负,短板日益明显,比如成本太大、功耗太高、处理速度太慢、处理方式太单一等等。以功耗为例来说,Nvidia最小的嵌入式计算平台TX1的功耗也在10w级别。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兴起,近些年,计算逐步从中央向边缘进化,计算效能大幅提升、算法模型大量缩减。前端AI化被人们认为是解决之前所遇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地平线张永谦:我们做安防的方向、战略、思考

真正的智能一定是个性化、碎片化存在。未来每个带有摄像头的设备都有可能内置面向人工智能的视觉处理和神经网络处理器,自主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并作出决策, ”张永谦预测。与此同时,安防前端AI化与后端智能类似,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包括功耗、性价比、性能需求等各方面的挑战。

在此大背景下,地平线于今年的ISC West上(美西安防展),史无前例地推出了基于地平线“旭日”中国芯的本地人脸抓拍和识别摄像机。这是该公司继去年针对智能摄像头发布嵌入式AI芯片“旭日”后,再次推出面向安防等场景的智能产品。

据悉,采用“旭日”中国芯的智能摄像机可提供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大规模人脸检测、跟踪,优选抓拍、特征抽取、比对识别等功能。

用户可以处理和转化摄像头中非结构化的视频数据,实现多目标定位监测、多目标轨迹分析、多目标识别、行人属性分类等特性。设备前端采用的“旭日”嵌入式人工智能处理器,数据处理可在本地端完成。摄像机端能够实时处理每秒30帧的1080p视频,支持几万人脸库级别的人脸识别。

采用“旭日”中国芯的大规模的人脸抓拍和识别智能摄像机,可应用于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重要安防场景。将数据回传服务器进行处理所需的带宽也因此将大幅减少,进而降低系统部署和运营的成本及功耗,有利于安防方案的大规模部署。

张永谦强调说,”旭日“ 中国芯功耗只有 1.5 瓦。经实测表明,抓拍率,重抓率,在复杂场景下的抓拍效果、场景泛化能力与GPU 所支撑的智能安防相机在同一水平。当人数增多时的表现甚至优于GPU。

芯片+算法

如果说前端AI化是趋势所然,这两年提出云、端结合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作为安防“新手”,地平线在这条赛道竞食,如何体现差异化?

一个师傅做出来的上衣加裤子才能成为完美的一套衣服;便宜又高质的产品从来不缺消费者”。

地平线张永谦:我们做安防的方向、战略、思考

张永谦告诉雷锋网,地平线的处理器是专用人工智能处理器,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指令集,可以灵活实现各种AI算法,在这基础上我们特别面向重大应用场景,智能安防和智能驾驶,做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使得在这两个场景下的效率比通用AI处理器大大提升。

而业内大多数芯片厂商提供给客户的都是普通计算型芯片,只在底层提供一些加速操作,没有面向重大场景做针对性优化。客户拿到芯片之后还得再找算法厂商购买算法。比如安防场景下的密集人群检测和识别,自动驾驶场景下的三维感知定位。

地平线之所以能够更加面向重大应用场景,是因为地平线是走软硬结合技术路线的,地平线既有顶尖芯片设计能力,也有强大的算法研发创新能力。

从另一方面,在与芯片商及算法提供商沟通过程中,很多客户往往都是弱势方(前者技术门槛较高)。在客户遇到系统级问题需要快速支持解决时,芯片与算法厂商双方很难做到深度高效的协同支持,以及合适的利益分配,必然会在对于客户的支持产生很多问题,难以应对AI在行业快速落地的需求。

地平线所提供的不仅是计算平台,而更是一个针对应用场景的智能平台。让 AI变得非常快捷,非常好用。

以苹果为例,苹果从硬件芯片到操作系统都是自己的,虽然单独看处理器运算力可能低于专业手机处理器公司,但成品的iPhone相比安卓手机无论是速度还是流畅性来看都要强大很多。

 “软硬结合、配套服务,地平线提供的智能解决方案与AI芯片,让客户三个月就能把AI与行业场景结合,快速量产落地,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相同能力的厂商出现,”张永谦说道。

对于这种差异化打法,张永谦很有信心。

在他看来,地平线懂算力、知算法、熟场景,当三者结合运行才能让不同齿轮卡的更紧,“未来,在泛安防前端智能芯片这块,颠覆现有格局的可能性很大。

现在已经有很多客户选择地平线,因为我们的智能解决方案与芯片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成本更低、功耗更低,专用方案带来的场景泛化能力也更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turn-key解决方案,可以让客户用最小的资源投入快速做出智能产品落地行业”。

初创公司突破口

“中国每年生产销售上亿个摄像头,但目前的智能渗透率小于1%,而将来的智能渗透率会是100%。目前市场正处于类似2007/08年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快速过度的发展阶段。这对于地平线这样已经拥有核心AI芯片解决方案的公司来说是巨大的市场机会”,张永谦指出。

地平线张永谦:我们做安防的方向、战略、思考

从长期市场来看,民用市场更有爆发力,地平线会着重关注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方向。地平线以不同的交付层次,基于智能解决方案与AI芯片,已经和很多重要的行业合作伙伴建立起战略合作,下半年大家在市场上会看到很多的产品落地。

从产业层来看,一个核心公司的定位,要么做上游智能、要么做下游行业。从上游来看,未来能够活下去的公司少之又少,一定是既能够提供算力也能够提供算法的掌握整套核心能力的公司。如果单纯提供算法,在端上很难落地;如果单纯提供算力,与海思等成熟芯片相比,缺乏竞争力。

地平线会通过AI芯片+算法的核心竞争力,为广大行业客户进行AI赋能,陪他们一起长期来挖掘行业价值。对于不同的行业客户的需求,地平线可以提供从AI芯片到智能解决方案的不同交付层次。

中国芯需自强

“AI在泛安防这条跑道上的应用会非常之多、非常之广,目前只是刚刚开了一个小口”。

张永谦表示,AI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中国芯片也的确需要快速实现国产化。“在这条路上耕耘会非常艰难,目前中国缺乏完整的芯片产业链,从晶元生产到芯片的设计工具,离完全国产化都差的很远”。

但换个角度来看,也许AI芯片会是一个最佳突破口。

AI涉及更多的是场景数据、以及对应的算法软件。换句话说,如果算法足够优秀,芯片则无需在工艺上过分要求,用相对弱一些的工艺做出性价比高的产品,这也是目前国内所急需的。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401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1日 01:44
下一篇 2021年8月11日 01: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