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X张旭:呼吸安全中迷失的一环

13年的时候SciX推出了他们的第一款空气净化器C1,由于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在研发上,C1少有产品宣传和推广。宅客君也是在朋友圈里看到好几个朋友在晒,才开始关注到SciX。

搜索SciX的张旭,几乎所有的结果都跟雾霾和呼吸保护有关。宅客君向张旭求证过以前他并不是一位老师,但张旭无论在采访还是演讲时的叙事方式都像极了在授课。

关于SciX,张旭便是从一个故事开始介绍的:

古希腊第一位有史可查的科学家叫做Thales。他通过当时的一些现象和方法预测天气的变化和日全食的发生,但因为不被理解而遭戏谑。直到一年,他预测到来年的橄榄会丰收,于是提前了几月租下了当地所有的橄榄榨油机,因此赚到了一大笔钱。

当然重点不在“一大笔钱”上,张旭对SciX的解释是——通过科学方法预测未来,创造价值。这个解释用人话翻译一下就是:这是一群科学客,早在2010年他们预测到国内的空气很快会出现“夸张的自然奇观”,于是开始着手研究国内的空气问题以及呼吸保护方案。

为什么要做空气净化器?

这是标题中回答的问题。张旭说SciX最初希望完成一整套在当前空气状况下的呼吸保护方案——协助民众避免成为“自然奇观”的受害者。从室外呼吸防护到新风系统,从鼻腔清洗到家庭空气卫生……本来解决方案研发的很顺利;但是,在验证空气净化机时,整个解决方案链条断了。

SciX只好亲自上阵补齐这个空气最不发达国家的室内空气净化机环节。

SciX张旭:呼吸安全中迷失的一环

宅客君纵观国内现在的空净市场,绝大部分品牌都兴起于2013年雾霾爆发以后,而到底是谁在中国做空净呢?绝大部分是广东的小厂以及从互联网跳进去的创业者。宅客君无意在这里歧视某一部分品牌,但当前的空净市场确实相当缺乏对空气的认知和研发能力。

在2013年以前,广东是全球最大的空净制造基地。从这里制造的空净被大量销往美洲,欧洲还有日本,前者主要用来对付空气中的植物颗粒物和家庭过敏原,后者则是主要过滤香烟和花粉。雾霾元年,大部分原样的产品和技术被换了层皮肤打包成新品牌在国内销售,但国内空气的主流问题要复杂得多,这里有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甲醛、臭氧…

无奈市场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根本问题是市场整体的研发投入不足。

张旭这么表示:估算快速膨胀的空气净化市场规模才将跨过100亿人民币门槛。无论放在互联网或者家电行业都太小了,难以驱动现在的企业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如果不尽快组织研发突破,中国家庭空气净化将越来越尴尬和无奈。

产值、利润太小导致研发投入不足看似是一个合理的逻辑,但连空气/呼吸这种危及人人的场景都缺乏完善的产品是说不过去的缺陷。

空气净化和启迪认知

“公众认知”是张旭在采访里常常提到的一个词,充满了公知色彩。什么叫公众认知?张旭认为普通人对空气问题的认知是有门槛的。

民众的购买欲随着空气指数爆表被引爆了,但是空气净化机革命还没有被引爆。现在,流行的净化机跑分逻辑本身就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刺激污染。

现在的消费者既希望被品牌宣传引导,又非常容易被品牌所误导。2013年出口转内销的空气净化器,后来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怎么办呢?宅客君发现现在市场普遍的做法是将空气净化器加大。

宅客君甚至听一位设计朋友(现已抽身离去)讲过这样的项目案例:某家空净企业的设计策略就是外壳结构做得大一些,内部塞上一些棉花,这样的净化器好卖。

公众认知的另一个方面是普通人能意识到空气净化的重要性,假设人们的意识提高,行业的研发投入自然不一样。更先进的净化机,可以在雾霾和家庭空气污染重全面地保护使用者。

空气污染作为国民第四大死亡因素(世界顶级医学学术刊物《柳叶刀》2013年发表),人人自危。如果大家能够具备理性选择空气净化产品的能力,整个市场才能结束误导消费者。

张旭说SciX现在的用户大都是曾经用过心力来理解空气和呼吸的人。包括张旭现在参加的讲座,张旭绝大部分时间讲的都是空气污染问题本身,很少去说他们的产品。在这个问题上,张旭的看法是认知先行的。

SciX张旭:呼吸安全中迷失的一环

张旭的SciX Lab,目前大约是十来人的团队;2012年初建成了大型空气实验舱和若干个小型气候仓,2013年9月开始销售SciX C1空气净化器,目前已经有上万的用户。这个数量看似不大,但据3M中国公司透露,SciX占据了3M在中国民用滤层的8%订货量。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524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1日 02:49
下一篇 2021年8月11日 02: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