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架构精进之路,大厂架构师,CSDN博客专家,点击上方“关注”,坚持每天为你分享技术干货,私信我回复“01”,送你一份程序员成长进阶大礼包。
一、为啥要分库分表
不管是IO瓶颈,还是CPU瓶颈,最终都会导致数据库的活跃连接数增加,进而逼近甚至达到数据库可承载活跃连接数的阈值。在业务服务来看就是,可用数据库连接少甚至无连接可用,那导致的问题就可以想象了吧:并发量、吞吐量、崩溃等等情况。
我们来按不同问题来区分看待:
1、IO瓶颈
第一种:磁盘读IO瓶颈,热点数据太多,数据库缓存放不下,每次查询时会产生大量的IO,降低查询速度,建议解决方案:分库和垂直分表。
第二种:网络IO瓶颈,请求的数据太多,网络带宽不够,建议解决方案:分库。
2、CPU瓶颈
第一种:SQL问题,如SQL中包含join,group by,order by,非索引字段条件查询等,增加CPU运算的操作,建议解决方案:SQL优化,建立合适的索引,将SQL计算转移到业务Service层。
第二种:单表数据量太大,查询时扫描的行太多,SQL效率低,CPU率先出现瓶颈,建议解决方案:水平分表。
二、分库分表常见方案
1、水平分库
1、概念: 以字段为依据,按照一定策略(hash、range等),将一个库中的数据拆分到多个库中。
2、结果:
-
每个库的结构都一样
-
每个库中的数据不一样,没有交集
-
所有库的数据并集是全量数据
3、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上来了,分表难以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还没有明显的业务归属来垂直分库的情况下。
4、分析:库多了,io和cpu的压力自然可以成倍缓解
2、水平分表
1、概念: 以字段为依据,按照一定策略(hash、range等),讲一个表中的数据拆分到多个表中。
2、结果:
-
每个表的结构都一样
-
每个表的数据不一样,没有交集,所有表的并集是全量数据。
3、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没有上来,只是单表的数据量太多,影响了SQL效率,加重了CPU负担,以至于成为瓶颈,可以考虑水平分表。
4、分析:单表的数据量少了,单次执行SQL执行效率高了,自然减轻了CPU的负担。
3、垂直分库
1、概念: 以表为依据,按照业务归属不同,将不同的表拆分到不同的库中。
2、结果:
-
每个库的结构都不一样
-
每个库的数据也不一样,没有交集
-
所有库的并集是全量数据
3、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上来了,并且可以抽象出单独的业务模块的情况下。
4、分析: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可以服务化了。
例如:随着业务的发展,一些公用的配置表、字典表等越来越多,这时可以将这些表拆到单独的库中,甚至可以服务化。再者,随着业务的发展孵化出了一套业务模式,这时可以将相关的表拆到单独的库中,甚至可以服务化。
4、垂直分表
1、概念: 以字段为依据,按照字段的活跃性,将表中字段拆到不同的表中(主表和扩展表)。
2、结果:
-
每个表的结构不一样。
-
每个表的数据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每个表的字段至少有一列交集,一般是主键,用于关联数据。
-
所有表的并集是全量数据。
3、场景:系统绝对并发量并没有上来,表的记录并不多,但是字段多,并且热点数据和非热点数据在一起,单行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较大,以至于数据库缓存的数据行减少,查询时回去读磁盘数据产生大量随机读IO,产生IO瓶颈。
4、分析:可以用列表页和详情页来帮助理解。垂直分表的拆分原则是将热点数据(可能经常会查询的数据)放在一起作为主表,非热点数据放在一起作为扩展表,这样更多的热点数据就能被缓存下来,进而减少了随机读IO。拆了之后,要想获取全部数据就需要关联两个表来取数据。
但记住千万别用join,因为Join不仅会增加CPU负担并且会将两个表耦合在一起(必须在一个数据库实例上)。关联数据应该在service层进行,分别获取主表和扩展表的数据,然后用关联字段关联得到全部数据。
三、总结
分库分表,首先得知道瓶颈在哪里,然后才能合理地拆分(分库还是分表?水平还是垂直?分几个?如何分?)。
分库分表能有效缓解单机和单表带来的性能瓶颈和压力,突破网络IO、硬件资源、连接数的瓶颈,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切记不可为了分库分表而拆分。
? 福利:关注公众号回复关键字:MySQL,即可免费获取《高性能MySQL 第3版》一套
·················· END ··················
关注公众号,免费领学习资料
十年研发路,大厂架构师,CSDN博客专家
专注架构技术学习及分享,职业与认知升级
坚持分享接地气儿的干货,期待与你一起成长
「架构精进之路」专注架构研究,技术分享
点“赞”和“在看”哦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架构精进之路(jiagou_jingjin)。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m.name}}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7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