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消息,9月20日,第二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在上海正式闭幕。
本次大会以“AI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围绕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纲要,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健康中国”行动中的实践、问题与对策。
因此,集结了各方力量的大会可以用“规格高”、“规模大”、“议题热”、“影响深”来形容。
据统计数字显示,本次大会的线下参会人数达1000余人,线上参会人数6836人,线上观看人次25316次,大会设立了15个主题论坛、99场讲座、5个闭门会、5个圆桌访谈,大会专家讲者216人,媒体15家。
大会闭幕式前夕,全体专家共聚一堂,见证了《中国医学影像AI发展报告2020》的发布。
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大会主席刘士远主任表示,《医学影像AI 2020发展报告》主要涵盖了12大章节,各个章节的负责人分别为:
概论(刘士远)
AI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郑海荣)
AI在医学影像中的研究现状-数据篇(孔德兴)
AI在医学影像中的研究现状-算法篇(田捷)
AI在医学影像中的研究现状-热点篇(周少华)
医学影像AI产品标准与质量控制(李静莉、王浩)
医学影像AI产品临床验证(伍建林)
医学影像AI产品监管(彭亮、贺伟罡、刘英慧)
AI在医学影像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张惠茅)
医学影像AI产业化现状(萧毅)
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教育需求(居胜红)
AI在医学影像的伦理(王培军)
在介绍报告之际,刘士远主任感慨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经过4年多的深耕,医学影像AI进入了一个理性、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必要为医学影像AI上下游的所有从业者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因此,报告的目的是促进上下游的相互融合与交流。同时,也是通过回顾现状,总结问题与挑战,让上下游的企业实现再创新、再突破。
他指出,本次报告对内容的要求是客观性、科学性、全面性、前沿性、权威性,结合产学研用的实际需求,侧重总结阶段性进展,尤其是2019到2020年以及AI在新冠肺炎中的进展。雷锋网了解到,相比于2018年的报告,本次报告增加了专业术语、基础教育、政策监管、质量控制、临床验证、管理方式相关的内容。
作为本次报告的撰稿人之一,吉大一院放射科主任张惠茅教授表示, 2018年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发布的国内第一部《中国医学影像AI白皮书》,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2020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得到良好控制,医学影像AI智能诊断、评估已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时刻,“2020发展报告”更会 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好评。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检定所所长李静莉对本次报告的出版表示祝贺。
她表示,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报告,得益于各位专业、学者和企业家的同心协力。而报告的12章知识都是行业内外亟需了解的内容。希望在刘士远主任和联盟的引领下,医学影像AI行业能够在新的起点再出发,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在最后的总结陈词中,刘士远主任讲到,两天的大会紧凑而充实。作为大会主席,自己既有压力也感到高兴。
第一个压力在于,规模如此庞大的嘉宾阵容,如何设置和安排话题,让参会者顺畅而成体系地分享经验;
第二个压力在于,如何让所有的参会者能够有“获得感”、不虚此行。
“我们不敢说这次会议是一个里程碑,但它一定是值得回忆的时刻。我要感谢所有的讲者、参会者以及企业代表。医学影像AI的现状是健康的,未来是美好的。在几家企业拿到三类产品注册证的情况下,示范效应将会进一步突显。未来会有更多的优秀企业实现突破,进入商业盈利的环节。”
政、产、学、研、用的交叉融合,是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的初心。
刘士远主任表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医学影像AI行业的从业者要乐于分享、善于帮助。未来,联盟会承担更多的重任,整合上下游的资源,也希望所有的医生、企业、算法专家都能够积极参与。
本次大会邀请了诸多政府相关部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科研院所、三甲医院院长等诸多顶级大咖。对于这次大会,多位嘉宾也不吝赞美之词。
中国医科大学原副校长、中放第十二届主委郭启勇教授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表示,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在刘士远主任的带领下,比上一届更上一层楼。产学研用一直是国家、社会鼓励去推进的重要方向。然而,医生往往注重于用,而跟产、学、研没有实现很好的连接。刘士远主任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企业、研究学者、政府机构都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为医学影像AI行业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对于这次参会的感受,复旦大学原副校长、中放第十三届主卫冯晓源教授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说到,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后,这么大规模的医学线下会议在上海可能还是第一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参会者对大会主题的认可;其次,会议的组织非常好,各方面井井有条;第三,内容安排非常充实,既有政府指导性的工作报告,也有科研学者最新的学术研究以及企业界最新的产品问世。
“这是一届影响力深远的医学影像AI大会,我相信一定会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两年时间,对于医学影像AI这样一个“高门槛”的行业来说,是一次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的过程。除了学、研等重量级大咖,医疗AI企业也纷纷出席,分享了自己的最新产品和对行业趋势的预判。
作为产学融合的专家代表,联影智能联席CEO沈定刚教授告诉雷锋网,两年前的第一届大会聚集了众多AI公司的产品,而设备厂商的身影比较少。但是,随着AI赋能硬件的不断成熟,医疗设备公司更多地参与到医学影像AI的讨论与实践中来。与此同时,AI在医疗的临床和科研层面上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价值。
“两年前,很多AI应用可能还停留在概念或者只有初步的结果。但是,经过两年,AI在临床上的应已经可以真正地帮助医生、真正实现了落地,这是一个兑现诺言、兑现梦想的时刻。”
联影智能联席CEO周翔博士随后也补充到,除了软硬结合、体现更多临床价值,AI企业的头部效应更加凸显,真正打持久战的公司生存下来;其次,全病种、全流程的思路更加清晰、更加坚定;第三,AI临床与科研的紧密结合;第四,云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诊疗和医共体中的AI落地。
2019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指导下,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相继在肺癌、乳腺癌、心血管病、糖网、骨关节领域实现应用,在慢病管理、病例分析、医疗机器人、虚拟助手、药物研发等领域也加速破局。
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了一系列AI辅助诊断软件。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也进一步促进和验证了人工智能产品的价值,引发新一轮科技的浪潮。
医疗行业包含着诸多的“变”与“不变”:
变,在于技术、在于市场;
不变,在于需求,在于合作,在于创新。
因此,作为政、产、学、研、用多方交流的互动平台,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将不断发挥好“粘合剂”和“加速器”的作用,实现开放性与实用性、研究性与应用性协同发展。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7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