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业务的起点,支付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当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贴身肉搏之时,拓展场景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移动支付收钱码、乘车码、扫码骑共享单车等技术和应用的普及……只带手机出门,扫码、被扫码已成为中国人的日常。而相比于打车和单车,公交地铁的体量更加巨大。据行业估算,公交地铁每天的交易量达到3亿笔。也就是说,公共交通一周的体量就超过一个双11的支付总量。
有人认为,公共交通将是移动支付的“最后战场”。从2016年到2017年,超过5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都支持移动支付方式,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闪付。在近日召开的公共交通出行峰会上,蚂蚁金服城市服务总经理刘晓捷表示,未来一年,这个范围将扩大到超过100个城市,计划中也包括很多三四线及以下城市。
打开票务封闭环境
广州地铁展示了一组消费者调查数据,消费者对于移动技术在公共交通上使用的认知度只有7%,但是需求度和期待度高达80%,主要关注的是出行、充值的方便快捷,以及可挂失等要素。
新型的多元化公共交通业务仍然是围绕出行展开,地铁行业涉及购票、过闸以及票务中心服务三大主题。
按照一般项目推进过程,取票/购票是早期阶段,除了二维码取票,常见的方式还有银联卡购票。而在闸机读写方面,可实现的方式包括金融IC卡、虚拟卡、NFC手机以及二维码等。公交系统与之类似,只是将前两个阶段动作合二为一。而在这些技术方案中,二维码的优势地位更加明显。据广州地铁调查统计,二维码购票即便是在零优惠的刺激上仍然占据主导。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轨道交通票务系统封闭环境被打开,价值链从线下到线上传串通,新兴的支付方式让乘客能够快速与流量、数据相连接。前端设备要适应物联网科技下用户的需求,要能够获取到数据,后端要借助用户粘度较高的票务业务延展经验。”广州地铁运营总部线网管、管控中心清分系统部经理温辛姸表示。
亦敌亦友
据了解,当前公交新生态的各方主要是业主(公交、地铁公司)、系统供应商、硬件提供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体量更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目前较为强势的就是支付宝、微信、银联。而在公共交通领域,这些巨头们的关系显得有些微妙,既是同阵营的战友,又是争夺入口的敌人。
不同于在商户领域的争夺,公共交通系统是一项公益事业,业主在生态中占据主动地位,用户便捷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入口多元化则刚好契合他们的要求。
相关统计显示,截止到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西安等二十多个城市都上线了AFC(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多元化支付业务。
峰会展区,一家公交终端提供方展示了两台款式各异、但都支持多元支付方式的刷卡机,包括支付宝和微信二维码,苹果及安卓NFC、金融IC卡和普通的交通卡。他们告诉雷锋网,只要业主提出需求,他们就能生产。
第二,互联网+交通出行的这块蛋糕还只是刚刚开始,并且潜力巨大,还远未到短兵相接的时刻。
刘晓捷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实际推广中,“政府和交通公司求稳,要求稳步推进,而互联网的风格向来是快,需要在两者交织下寻求平衡点。”他说,蚂蚁金服做好了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投入计划。
具体到搭建票务价值链上,业主还面临着非常多的选择。温辛姸介绍说,
“终端怎么改,平台如何搭,码由谁来发,支付网端谁来建,数据符合应用,入口用谁的或者用哪些”,每个环节还涉及到自建或者合作外包两种不同模式。再加上,在推进公交系统智能化的过程中,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情况,没有标准可循,取决于业主更看重的因素。
面对这块庞大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蛋糕,显然不可能只由几家公司吃下。蚂蚁金服透露说,相关技术团队大约是几十人,不可能完全对接每个城市。“他们主要是对外提供基础的账户服务、用户授信服务和用户入口。还有很多系统供应商帮助业主建立完整的互联网自动售检票平台,完成和微信、支付宝的技术对接。”技术提供方佳都数据告诉雷锋网。
“站在行业高度来看时,我觉得与腾讯谈不上存在竞争,大家共同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公共交通行业每天有上亿人次,这么大的一个行业在进行互联网化,需要的是行业里面各方大家共同去推动。不存在某家企业或者某几家企业垄断的问题,应该是行业共融,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站位。”如此,或能够更好体会刘晓捷话中涵义。
但竞争还是不可避免的,只是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正如支付的意义不在于其行为本身,在于产生的数据。支付在交通的票务应用实则记录了用户的通行数据(用户进出站点的通行数据),其中蕴含极大的数据价值。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金融评论了解,智慧交通体系的数据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类是内部数据源,即用户的通行数据,另一类是外部数据,比如供应链上下游数据。
那么,支付机构是否也会获得这些通行数据,隐私和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广州地铁方面表示,数据安全是必须坚守的票务规则之一。佳都数据进一步解释说,
“一般来说,业主会保护相关数据,不会把用户通行的数据给到第三方。微信、支付宝、银联作为支付渠道时,只能获取到用户的消费数据,也就是系统对接时传过来的支付请求信息,即用户消费的金额。”
支付机构在获取数据信息方面看起来受到了限制。但还需注意的是,据业内人士透露,地铁在改造时一般是以项目招投方式进行,“支付宝、微信、银联在有些地铁合作中是作为项目合作方,出资参与改造(比如终端闸机)获取一定的运营权。”
此外,市场份额也足以成为支付巨头入局的动力。据易观近期发布的2017年第4季度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报告显示,支付宝市场份额占比扩大0.53%至54.26%,而腾讯金融下降1.2%至38.15%。易观认为背后的原因是支付宝拓展了新零售及交通出行两大领域。
但腾讯、银联并非没有追赶上来的机会。
补贴是争夺市场份额常用方式之一。据广州地铁调查6万多人的支付渠道偏好发现,51%的用户选择“谁更优惠就用谁”,这说明用户的忠诚度正在减弱。为此这要求支付场景,要么非常的便利,乘客愿意用;要么可以通过一个快速变现的金融模式,持续向用户补贴,让用户黏附,进而留住数据,反哺金融。
雷锋网AI金融评论还注意到,系统供应商背后也有派系。峰会现场的数家系统供应商大多获得了蚂蚁金服的投资,比如佳都数据、公交云。而为了更好地深耕当地市场,蚂蚁还与武汉、上海、广州等地公共交通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近日,腾讯及财付通也与达实智能签订智慧交通合作协议,称将在出行基于硬件设备和软件集成整体解决方案达成合作,负责交通二维码(地铁+公交)行业应用标准的起草与制定。
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智慧交通
事实上,这些也只是智慧交通的起点。以智慧城轨体系来说,业务系统获得数据只是发生在底层,第二层智慧服务平台是核心,涵盖数据采集、清洗、传输等、存储加工、交换共享等,这样才能支持顶层的智能建设、客运服务、安全和应急等场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博士研究员吴艳华指出。
广州地铁提及其创新成果,其中之一就是“数据全面进行了模型化的分析挖掘,助力个性化服务以及精准营销。”西安地铁也提出,应当变“运营”为“经营”。据介绍,他们计划将在根据北客站的特点,构建以西安地铁博物馆为主题的特色站点;或者展示西安特色美食与景点,提供门票购买或者美食预定功能。
随着包括云计算、地图导航、办公协同等能力整合进公交地铁领域,比移动支付更大的故事也将加速展开。
相关文章: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