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MapReduce入门
1.1 MapReduce定义
Mapreduce是一个分布式运算程序的编程框架,是用户开发“基于hadoop的数据分析应用”的核心框架;
Mapreduce核心功能是将用户编写的业务逻辑代码和自带默认组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分布式运算程序,并发运行在一个hadoop集群上。
1.2 MapReduce优缺点
1.2.1 优点
1)MapReduce 易于编程。它简单的实现一些接口,就可以完成一个分布式程序,这个分布式程序可以分布到大量廉价的 PC 机器运行。也就是说你写一个分布式程序,跟写一个简单的串行程序是一模一样的。 就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 MapReduce 编程变得非常流行。
2)良好的扩展性。当你的计算资源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你可以通过简单的增加机器来扩展它的计算能力。
3)高容错性。MapReduce 设计的初衷就是使程序能够部署在廉价的 PC 机器上,这就要求它具有很高的容错性。比如其中一台机器挂了,它可以把上面的计算任务转移到另外一个节点上面上运行,不至于这个任务运行失败,而且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而完全是由 Hadoop 内部完成的。
4)适合 PB 级以上海量数据的离线处理。这里加红字体离线处理,说明它适合离线处理而不适合在线处理。比如像毫秒级别的返回一个结果,MapReduce 很难做到。
1.2.2 缺点
MapReduce不擅长做实时计算、流式计算、DAG(有向图)计算。
1)实时计算。MapReduce 无法像 Mysql 一样,在毫秒或者秒级内返回结果。
2)流式计算。流式计算的输入数据时动态的,而 MapReduce 的输入数据集是静态的,不能动态变化。这是因为 MapReduce 自身的设计特点决定了数据源必须是静态的。
3)DAG(有向图)计算。多个应用程序存在依赖关系,后一个应用程序的输入为前一个的输出。在这种情况下,MapReduce 并不是不能做,而是使用后,每个MapReduce 作业的输出结果都会写入到磁盘,会造成大量的磁盘IO,导致性能非常的低下。
1.3 MapReduce核心思想
1.4 MapReduce进程
一个完整的mapreduce程序在分布式运行时有三类实例进程:
1)MrAppMaster:负责整个程序的过程调度及状态协调。
2)MapTask:负责map阶段的整个数据处理流程。
3)ReduceTask:负责reduce阶段的整个数据处理流程。
1.5 MapReduce编程规范(八股文)
用户编写的程序分成三个部分:Mapper,Reducer,Driver(提交运行mr程序的客户端)
1)Mapper阶段
(1)用户自定义的Mapper要继承自己的父类
(2)Mapper的输入数据是KV对的形式(KV的类型可自定义)
(3)Mapper中的业务逻辑写在map()方法中
(4)Mapper的输出数据是KV对的形式(KV的类型可自定义)
(5)map()方法(maptask进程)对每一个<K,V>调用一次
2)Reducer阶段
(1)用户自定义的Reducer要继承自己的父类
(2)Reducer的输入数据类型对应Mapper的输出数据类型,也是KV
(3)Reducer的业务逻辑写在reduce()方法中
(4)Reducetask进程对每一组相同k的<k,v>组调用一次reduce()方法
3)Driver阶段
整个程序需要一个Drvier来进行提交,提交的是一个描述了各种必要信息的job对象
4)案例实操
详见7.1.1统计一堆文件中单词出现的个数(WordCount案例)。
1.6 MapReduce程序运行流程分析
1)在MapReduce程序读取文件的输入目录上存放相应的文件。
2)客户端程序在submit()方法执行前,获取待处理的数据信息,然后根据集群中参数的配置形成一个任务分配规划。
3)客户端提交job.split、jar包、job.xml等文件给yarn,yarn中的resourcemanager启动MRAppMaster。
4)MRAppMaster启动后根据本次job的描述信息,计算出需要的maptask实例数量,然后向集群申请机器启动相应数量的maptask进程。
5)maptask利用客户指定的inputformat来读取数据,形成输入KV对。
6)maptask将输入KV对传递给客户定义的map()方法,做逻辑运算
7)map()运算完毕后将KV对收集到maptask缓存。
8)maptask缓存中的KV对按照K分区排序后不断写到磁盘文件
9)MRAppMaster监控到所有maptask进程任务完成之后,会根据客户指定的参数启动相应数量的reducetask进程,并告知reducetask进程要处理的数据分区。
10)Reducetask进程启动之后,根据MRAppMaster告知的待处理数据所在位置,从若干台maptask运行所在机器上获取到若干个maptask输出结果文件,并在本地进行重新归并排序,然后按照相同key的KV为一个组,调用客户定义的reduce()方法进行逻辑运算。
11)Reducetask运算完毕后,调用客户指定的outputformat将结果数据输出到外部存储。
二 Hadoop序列化
2.1 为什么要序列化?
一般来说,“活的”对象只生存在内存里,关机断电就没有了。而且“活的”对象只能由本地的进程使用,不能被发送到网络上的另外一台计算机。 然而序列化可以存储“活的”对象,可以将“活的”对象发送到远程计算机。
2.2 什么是序列化?
序列化就是把内存中的对象,转换成字节序列(或其他数据传输协议)以便于存储(持久化)和网络传输。反序列化就是将收到字节序列(或其他数据传输协议)或者是硬盘的持久化数据,转换成内存中的对象。
2.3 为什么不用Java的序列化?
Java的序列化是一个重量级序列化框架(Serializable),一个对象被序列化后,会附带很多额外的信息(各种校验信息,header,继承体系等),不便于在网络中高效传输。所以,hadoop自己开发了一套序列化机制(Writable),精简、高效。
2.4 为什么序列化对Hadoop很重要?
因为Hadoop在集群之间进行通讯或者RPC调用的时候,需要序列化,而且要求序列化要快,且体积要小,占用带宽要小。所以必须理解Hadoop的序列化机制。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在分布式数据处理领域经常出现:进程通信和永久存储。然而Hadoop中各个节点的通信是通过远程调用(RPC)实现的,那么 RPC序列化要求具有以下特点:
1)紧凑:紧凑的格式能让我们能充分利用网络带宽,而带宽是数据中心最稀缺的资
2)快速:进程通信形成了分布式系统的骨架,所以需要尽量减少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性能开销,这是基本的;
3)可扩展:协议为了满足新的需求变化,所以控制客户端和服务器过程中,需要直接引进相应的协议,这些是新协议,原序列化方式能支持新的协议报文;
4)互操作:能支持不同语言写的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交互;
2.5 常用数据序列化类型
2.6 自定义bean对象实现序列化接口(Writable)
1)自定义bean对象要想序列化传输,必须实现序列化接口,需要注意以下7项。
// 1 必须实现Writable接口 public class FlowBean implements Writable { private long upFlow; private long downFlow; private long sumFlow; //2 反序列化时,需要反射调用空参构造函数,所以必须有 public FlowBean() { super(); } /** * 3重写序列化方法 * @param out * @throws IOExcep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DataOutput out) throws IOException { out.writeLong(upFlow); out.writeLong(downFlow); out.writeLong(sumFlow); } /** * 4 重写反序列化方法 * 5 注意反序列化的顺序和序列化的顺序完全一致 * @param in * @throws IOExcep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adFields(DataInput in) throws IOException { upFlow = in.readLong(); downFlow = in.readLong(); sumFlow = in.readLong(); } // 6要想把结果显示在文件中,需要重写toString(),且用”/t”分开,方便后续用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upFlow + "/t" + downFlow + "/t" + sumFlow; } //7 如果需要将自定义的bean放在key中传输,则还需要实现comparable接口,因为mapreduce框中的shuffle过程一定会对key进行排序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FlowBean o) { // 倒序排列,从大到小 return this.sumFlow > o.getSumFlow() ? -1 : 1; } }
(1)必须实现Writable接口
(2)反序列化时,需要反射调用空参构造函数,所以必须有空参构造
(3)重写序列化方法
(4)重写反序列化方法
(5)注意反序列化的顺序和序列化的顺序完全一致
(6)要想把结果显示在文件中,需要重写toString(),且用”/t”分开,方便后续用
(7)如果需要将自定义的bean放在key中传输,则还需要实现comparable接口,因为mapreduce框中的shuffle过程一定会对key进行排序
2)案例实操
详见7.2.1统计每一个手机号耗费的总上行流量、下行流量、总流量(序列化)。
三 MapReduce框架原理
3.1 MapReduce工作流程
1)流程示意图
2)流程详解
上面的流程是整个mapreduce最全工作流程,但是shuffle过程只是从第7步开始到第16步结束,具体shuffle过程详解,如下:
1)maptask收集我们的map()方法输出的kv对,放到内存缓冲区中
2)从内存缓冲区不断溢出本地磁盘文件,可能会溢出多个文件
3)多个溢出文件会被合并成大的溢出文件
4)在溢出过程中,及合并的过程中,都要调用partitioner进行分区和针对key进行排序
5)reducetask根据自己的分区号,去各个maptask机器上取相应的结果分区数据
6)reducetask会取到同一个分区的来自不同maptask的结果文件,reducetask会将这些文件再进行合并(归并排序)
7)合并成大文件后,shuffle的过程也就结束了,后面进入reducetask的逻辑运算过程(从文件中取出一个一个的键值对group,调用用户自定义的reduce()方法)
3)注意
Shuffle中的缓冲区大小会影响到mapreduce程序的执行效率,原则上说,缓冲区越大,磁盘io的次数越少,执行速度就越快。
缓冲区的大小可以通过参数调整,参数:io.sort.mb 默认100M
3.2 InputFormat数据输入
3.2.1 InputFormat接口实现类
InputFormat 常见的接口实现类包括:TextInputFormat、KeyValueTextInputFormat、NLineInputFormat、CombineTextInputFormat和自定义InputFormat等。
1)TextInputFormat
TextInputFormat 是默认的 InputFormat。每条记录是一行输入。键是LongWritable 类型,存储该行在整个文件中的字节偏移量。 值是这行的内容,不包括任何行终止符(换行符合回车符),它被打包成一个 Text 对象。
以下是一个示例,比如,一个分片包含了如下4条文本记录。
Rich learning form Intelligent learning engine Learning more convenient From the real demand for more close to the enterprise |
每条记录表示为以下键/值对:
(0,Rich learning form) (19,Intelligent learning engine) (47,Learning more convenient) (72,From the real demand for more close to the enterprise) |
很明显,键并不是行号。一般情况下,很难取得行号,因为文件按字节而不是按行切分为分片。
2)KeyValueTextInputFormat
每一行均为一条记录, 被分隔符(缺省是tab(/t))分割为key(Text),value(Text)。可以通过 mapreduce.input.keyvaluelinerecordreader.key.value,separator属性(或者旧版本 API 中的 key.value.separator.in.input.line)来设定分隔符。 它的默认值是一个制表符。
以下是一个示例,输入是一个包含4条记录的分片。其中——>表示一个(水平方向的)制表符。
line1 ——>Rich learning form line2 ——>Intelligent learning engine line3 ——>Learning more convenient line4 ——>From the real demand for more close to the enterprise |
每条记录表示为以下键/值对:
(line1,Rich learning form) (line2,Intelligent learning engine) (line3,Learning more convenient) (line4,From the real demand for more close to the enterprise) |
此时的键是每行排在制表符之前的 Text 序列。
3)NLineInputFormat
通过 TextInputFormat 和 KeyValueTextInputFormat,每个 Mapper 收到的输入行数不同。行数取决于输入分片的大小和行的长度。 如果希望 Mapper 收到固定行数的输入,需要将 NLineInputFormat 作为 InputFormat。与 TextInputFormat 一样, 键是文件中行的字节偏移量,值是行本身。N 是每个 Mapper 收到的输入行数。N 设置为1(默认值)时,每个 Mapper 正好收到一行输入。 mapreduce.input.lineinputformat.linespermap 属性(在旧版本 API 中的 mapred.line.input.format.linespermap 属性)实现 N 值的设定。
以下是一个示例,仍然以上面的4行输入为例。
Rich learning form Intelligent learning engine Learning more convenient From the real demand for more close to the enterprise |
例如,如果 N 是2,则每个输入分片包含两行。一个 mapper 收到前两行键值对:
(0,Rich learning form) (19,Intelligent learning engine) |
另一个 mapper 则收到后两行:
(47,Learning more convenient) (72,From the real demand for more close to the enterprise) |
这里的键和值与TextInputFormat生成的一样。
3.2.2 自定义InputFormat
1)概述
(1)自定义一个类继承FileInputFormat
(2)改写RecordReader,实现一次读取一个完整文件封装为KV
(3)在输出时使用SequenceFileOutPutFormat输出合并文件
2)案例实操
详见7.5小文件处理(自定义InputFormat)。
3.2.3 FileInputFormat切片机制
1)job提交流程源码详解
waitForCompletion() submit(); // 1建立连接 connect(); // 1)创建提交job的代理 new Cluster(getConfiguration()); // (1)判断是本地yarn还是远程 initialize(jobTrackAddr, conf); // 2 提交job submitter.submitJobInternal(Job.this, cluster) // 1)创建给集群提交数据的Stag路径 Path jobStagingArea = JobSubmissionFiles.getStagingDir(cluster, conf); // 2)获取jobid ,并创建job路径 JobID jobId = submitClient.getNewJobID(); // 3)拷贝jar包到集群 copyAndConfigureFiles(job, submitJobDir); rUploader.uploadFiles(job, jobSubmitDir); // 4)计算切片,生成切片规划文件 writeSplits(job, submitJobDir); maps = writeNewSplits(job, jobSubmitDir); input.getSplits(job); // 5)向Stag路径写xml配置文件 writeConf(conf, submitJobFile); conf.writeXml(out); // 6)提交job,返回提交状态 status = submitClient.submitJob(jobId, submitJobDir.toString(), job.getCredentials());
2)FileInputFormat源码解析(input.getSplits(job))
(1)找到你数据存储的目录。
(2)开始遍历处理(规划切片)目录下的每一个文件
(3)遍历第一个文件ss.txt
a)获取文件大小fs.sizeOf(ss.txt);
b)计算切片大小computeSliteSize(Math.max(minSize,Math.min(maxSize,blocksize)))=blocksize=128M
c)默认情况下,切片大小=blocksize
d)开始切,形成第1个切片:ss.txt—0:128M 第2个切片ss.txt—128:256M 第3个切片ss.txt—256M:300M(每次切片时,都要判断切完剩下的部分是否大于块的1.1倍,不大于1.1倍就划分一块切片)
e)将切片信息写到一个切片规划文件中
f)整个切片的核心过程在getSplit()方法中完成。
g)数据切片只是在逻辑上对输入数据进行分片,并不会再磁盘上将其切分成分片进行存储。InputSplit只记录了分片的元数据信息,比如起始位置、长度以及所在的节点列表等。
h)注意:block是HDFS上物理上存储的存储的数据,切片是对数据逻辑上的划分。
(4)提交切片规划文件到yarn上,yarn上的MrAppMaster就可以根据切片规划文件计算开启maptask个数。
3)FileInputFormat中默认的切片机制:
(1)简单地按照文件的内容长度进行切片
(2)切片大小,默认等于block大小
(3)切片时不考虑数据集整体,而是逐个针对每一个文件单独切片
比如待处理数据有两个文件: file1.txt 320M file2.txt 10M 经过FileInputFormat的切片机制运算后,形成的切片信息如下: file1.txt.split1-- 0~128 file1.txt.split2-- 128~256 file1.txt.split3-- 256~320 file2.txt.split1-- 0~10M
4)FileInputFormat切片大小的参数配置
(1)通过分析源码,在FileInputFormat中,计算切片大小的逻辑:Math.max(minSize, Math.min(maxSize, blockSize));
切片主要由这几个值来运算决定
mapreduce.input.fileinputformat.split.minsize=1 默认值为1
mapreduce.input.fileinputformat.split.maxsize= Long.MAXValue 默认值Long.MAXValue
因此,默认情况下,切片大小=blocksize。
maxsize(切片最大值):参数如果调得比blocksize小,则会让切片变小,而且就等于配置的这个参数的值。
minsize(切片最小值):参数调的比blockSize大,则可以让切片变得比blocksize还大。
5)获取切片信息API
// 根据文件类型获取切片信息 FileSplit inputSplit = (FileSplit) context.getInputSplit(); // 获取切片的文件名称 String name = inputSplit.getPath().getName();
3.2.4 CombineTextInputFormat切片机制
关于大量小文件的优化策略
1)默认情况下TextInputformat对任务的切片机制是按文件规划切片,不管文件多小,都会是一个单独的切片,都会交给一个maptask,这样如果有大量小文件,就会产生大量的maptask,处理效率极其低下。
2)优化策略
(1)最好的办法,在数据处理系统的最前端(预处理/采集),将小文件先合并成大文件,再上传到HDFS做后续分析。
(2)补救措施:如果已经是大量小文件在HDFS中了,可以使用另一种InputFormat来做切片(CombineFileInputFormat),它的切片逻辑跟TextFileInputFormat不同:它可以将多个小文件从逻辑上规划到一个切片中,这样,多个小文件就可以交给一个maptask。
(3)优先满足最小切片大小,不超过最大切片大小
CombineTextInputFormat.setMaxInputSplitSize(job, 4194304);// 4m
CombineTextInputFormat.setMinInputSplitSize(job, 2097152);// 2m
举例:0.5m+1m+0.3m+5m=2m + 4.8m=2m + 4m + 0.8m
3)具体实现步骤
// 9 如果不设置InputFormat,它默认用的是TextInputFormat.class
job.setInputFormatClass(CombineTextInputFormat.class)
CombineTextInputFormat.setMaxInputSplitSize(job, 4194304);// 4m
CombineTextInputFormat.setMinInputSplitSize(job, 2097152);// 2m
4)案例实操
详见7.1.4 需求4:大量小文件的切片优化(CombineTextInputFormat)。
3.3 MapTask工作机制
3.3.1 并行度决定机制
1)问题引出
maptask的并行度决定map阶段的任务处理并发度,进而影响到整个job的处理速度。那么,mapTask并行任务是否越多越好呢?
2)MapTask并行度决定机制
一个job的map阶段MapTask并行度(个数),由客户端提交job时的切片个数决定。
3.3.2 MapTask工作机制
(1)Read阶段:Map Task通过用户编写的RecordReader,从输入InputSplit中解析出一个个key/value。
(2)Map阶段:该节点主要是将解析出的key/value交给用户编写map()函数处理,并产生一系列新的key/value。
(3)Collect收集阶段:在用户编写map()函数中,当数据处理完成后,一般会调用OutputCollector.collect()输出结果。在该函数内部,它会将生成的key/value分区(调用Partitioner),并写入一个环形内存缓冲区中。
(4)Spill阶段:即“溢写”,当环形缓冲区满后,MapReduce会将数据写到本地磁盘上,生成一个临时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将数据写入本地磁盘之前,先要对数据进行一次本地排序,并在必要时对数据进行合并、压缩等操作。
溢写阶段详情:
步骤1:利用快速排序算法对缓存区内的数据进行排序,排序方式是,先按照分区编号partition进行排序,然后按照key进行排序。这样,经过排序后,数据以分区为单位聚集在一起,且同一分区内所有数据按照key有序。
步骤2:按照分区编号由小到大依次将每个分区中的数据写入任务工作目录下的临时文件output/spillN.out(N表示当前溢写次数)中。如果用户设置了Combiner,则写入文件之前,对每个分区中的数据进行一次聚集操作。
步骤3:将分区数据的元信息写到内存索引数据结构SpillRecord中,其中每个分区的元信息包括在临时文件中的偏移量、压缩前数据大小和压缩后数据大小。如果当前内存索引大小超过1MB,则将内存索引写到文件output/spillN.out.index中。
(5)Combine阶段:当所有数据处理完成后,MapTask对所有临时文件进行一次合并,以确保最终只会生成一个数据文件。当所有数据处理完后,MapTask会将所有临时文件合并成一个大文件,并保存到文件output/file.out中,同时生成相应的索引文件output/file.out.index。在进行文件合并过程中,MapTask以分区为单位进行合并。对于某个分区,它将采用多轮递归合并的方式。每轮合并io.sort.factor(默认100)个文件,并将产生的文件重新加入待合并列表中,对文件排序后,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最终得到一个大文件。让每个MapTask最终只生成一个数据文件,可避免同时打开大量文件和同时读取大量小文件产生的随机读取带来的开销。
3.4 Shuffle机制
3.4.1 Shuffle机制
Mapreduce确保每个reducer的输入都是按键排序的。系统执行排序的过程(即将map输出作为输入传给reducer)称为shuffle。
3.4.2 Partition分区
0)问题引出:要求将统计结果按照条件输出到不同文件中(分区)。比如:将统计结果按照手机归属地不同省份输出到不同文件中(分区)
1)默认partition分区
public class HashPartitioner<K, V> extends Partitioner<K, V> { /** Use [email protected] Object#hashCode()} to partition. */ public int getPartition(K key, V value, int numReduceTasks) { return (key.hashCode() & Integer.MAX_VALUE) % numReduceTasks; } }
默认分区是根据key的hashCode对reduceTasks个数取模得到的。用户没法控制哪个key存储到哪个分区。
2)自定义Partitioner步骤
(1)自定义类继承Partitioner,重写getPartition()方法
public class ProvincePartitioner extends Partitioner<Text, FlowBean>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Partition(Text key, FlowBean value, int numPartitions) { // 1 获取电话号码的前三位 String preNum = key.toString().substring(0, 3); int partition = 4; // 2 判断是哪个省 if ("136".equals(preNum)) { partition = 0; }else if ("137".equals(preNum)) { partition = 1; }else if ("138".equals(preNum)) { partition = 2; }else if ("139".equals(preNum)) { partition = 3; } return partition; } }
(2)在job驱动中,设置自定义partitioner:
job.setPartitionerClass(CustomPartitioner.class);
(3)自定义partition后,要根据自定义partitioner的逻辑设置相应数量的reduce task
job.setNumReduceTasks(5);
3)注意:
如果reduceTask的数量> getPartition的结果数,则会多产生几个空的输出文件part-r-000xx;
如果1<reduceTask的数量<getPartition的结果数,则有一部分分区数据无处安放,会Exception;
如果reduceTask的数量=1,则不管mapTask端输出多少个分区文件,最终结果都交给这一个reduceTask,最终也就只会产生一个结果文件 part-r-00000;
例如:假设自定义分区数为5,则
(1)job.setNumReduceTasks(1);会正常运行,只不过会产生一个输出文件
(2)job.setNumReduceTasks(2);会报错
(3)job.setNumReduceTasks(6);大于5,程序会正常运行,会产生空文件
4)案例实操
详见7.2.2 需求2:将统计结果按照手机归属地不同省份输出到不同文件中(Partitioner)
详见7.1.2 需求2:把单词按照ASCII码奇偶分区(Partitioner)
3.4.3 WritableComparable排序
排序是MapReduce框架中最重要的操作之一。Map Task和Reduce Task均会对数据(按照key)进行排序。该操作属于Hadoop的默认行为。任何应用程序中的数据均会被排序,而不管逻辑上是否需要。
对于Map Task,它会将处理的结果暂时放到一个缓冲区中,当缓冲区使用率达到一定阈值后,再对缓冲区中的数据进行一次排序,并将这些有序数据写到磁盘上,而当数据处理完毕后,它会对磁盘上所有文件进行一次合并,以将这些文件合并成一个大的有序文件。
对于Reduce Task,它从每个Map Task上远程拷贝相应的数据文件,如果文件大小超过一定阈值,则放到磁盘上,否则放到内存中。如果磁盘上文件数目达到一定阈值,则进行一次合并以生成一个更大文件;如果内存中文件大小或者数目超过一定阈值,则进行一次合并后将数据写到磁盘上。当所有数据拷贝完毕后,Reduce Task统一对内存和磁盘上的所有数据进行一次合并。
1)排序的分类:
(1)部分排序:
MapReduce根据输入记录的键对数据集排序。保证输出的每个文件内部排序。
(2)全排序:
如何用Hadoop产生一个全局排序的文件?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一个分区。但该方法在处理大型文件时效率极低,因为一台机器必须处理所有输出文件,从而完全丧失了MapReduce所提供的并行架构。
替代方案:首先创建一系列排好序的文件;其次,串联这些文件;最后,生成一个全局排序的文件。主要思路是使用一个分区来描述输出的全局排序。例如:可以为上述文件创建3个分区,在第一分区中,记录的单词首字母a-g,第二分区记录单词首字母h-n, 第三分区记录单词首字母o-z。
(3)辅助排序:(GroupingComparator分组)
Mapreduce框架在记录到达reducer之前按键对记录排序,但键所对应的值并没有被排序。甚至在不同的执行轮次中,这些值的排序也不固定,因为它们来自不同的map任务且这些map任务在不同轮次中完成时间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大多数MapReduce程序会避免让reduce函数依赖于值的排序。但是,有时也需要通过特定的方法对键进行排序和分组等以实现对值的排序。
(4)二次排序:
在自定义排序过程中,如果compareTo中的判断条件为两个即为二次排序。
2)自定义排序WritableComparable
(1)原理分析
bean对象实现WritableComparable接口重写compareTo方法,就可以实现排序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FlowBean o) { // 倒序排列,从大到小 return this.sumFlow > o.getSumFlow() ? -1 : 1; }
(2)案例实操
详见7.2.3 需求3:将统计结果按照总流量倒序排序(排序)
详见7.2.4 需求4:不同省份输出文件内部排序(部分排序)
3.4.4 GroupingComparator分组(辅助排序)
1)对reduce阶段的数据根据某一个或几个字段进行分组。
2)案例实操
详见7.3 求出每一个订单中最贵的商品(GroupingComparator)
3.4.5 Combiner合并
1)combiner是MR程序中Mapper和Reducer之外的一种组件
2)combiner组件的父类就是Reducer
3)combiner和reducer的区别在于运行的位置:
Combiner是在每一个maptask所在的节点运行
Reducer是接收全局所有Mapper的输出结果;
4)combiner的意义就是对每一个maptask的输出进行局部汇总,以减小网络传输量
5)combiner能够应用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最终的业务逻辑,而且,combiner的输出kv应该跟reducer的输入kv类型要对应起来
Mapper 3 5 7 ->(3+5+7)/3=5 2 6 ->(2+6)/2=4 Reducer (3+5+7+2+6)/5=23/5 不等于 (5+4)/2=9/2
6)自定义Combiner实现步骤:
(1)自定义一个combiner继承Reducer,重写reduce方法
public class WordcountCombiner extends Reducer<Text, IntWritable, Text, IntWritable>{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reduce(Text key, Iterable<IntWritable> values, Context context)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int count = 0; for(IntWritable v :values){ count = v.get(); } context.write(key, new IntWritable(count)); } }
(2)在job驱动类中设置:
job.setCombinerClass(WordcountCombiner.class);
7)案例实操
详见7.1.3需求3:对每一个maptask的输出局部汇总(Combiner)
3.5 ReduceTask工作机制
1)设置ReduceTask
reducetask的并行度同样影响整个job的执行并发度和执行效率,但与maptask的并发数由切片数决定不同,Reducetask数量的决定是可以直接手动设置:
//默认值是1,手动设置为4 job.setNumReduceTasks(4);
2)注意
(1)reducetask=0 ,表示没有reduce阶段,输出文件个数和map个数一致。
(2)reducetask默认值就是1,所以输出文件个数为一个。
(3)如果数据分布不均匀,就有可能在reduce阶段产生数据倾斜
(4)reducetask数量并不是任意设置,还要考虑业务逻辑需求,有些情况下,需要计算全局汇总结果,就只能有1个reducetask。
(5)具体多少个reducetask,需要根据集群性能而定。
(6)如果分区数不是1,但是reducetask为1,是否执行分区过程。答案是:不执行分区过程。因为在maptask的源码中,执行分区的前提是先判断reduceNum个数是否大于1。不大于1肯定不执行。
3)实验:测试reducetask多少合适。
4)ReduceTask工作机制
(1)Copy阶段:ReduceTask从各个MapTask上远程拷贝一片数据,并针对某一片数据,如果其大小超过一定阈值,则写到磁盘上,否则直接放到内存中。
(2)Merge阶段:在远程拷贝数据的同时,ReduceTask启动了两个后台线程对内存和磁盘上的文件进行合并,以防止内存使用过多或磁盘上文件过多。
(3)Sort阶段:按照MapReduce语义,用户编写reduce()函数输入数据是按key进行聚集的一组数据。为了将key相同的数据聚在一起,Hadoop采用了基于排序的策略。由于各个MapTask已经实现对自己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局部排序,因此,ReduceTask只需对所有数据进行一次归并排序即可。
(4)Reduce阶段:reduce()函数将计算结果写到HDFS上。
3.6 OutputFormat数据输出
3.6.1 OutputFormat接口实现类
OutputFormat是MapReduce输出的基类,所有实现MapReduce输出都实现了 OutputFormat接口。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OutputFormat实现类。
1)文本输出TextOutputFormat
默认的输出格式是TextOutputFormat,它把每条记录写为文本行。它的键和值可以是任意类型,因为TextOutputFormat调用toString()方法把它们转换为字符串。
2)SequenceFileOutputFormat
SequenceFileOutputFormat将它的输出写为一个顺序文件。如果输出需要作为后续 MapReduce任务的输入,这便是一种好的输出格式,因为它的格式紧凑,很容易被压缩。
3)自定义OutputFormat
根据用户需求,自定义实现输出。
3.6.2 自定义OutputFormat
为了实现控制最终文件的输出路径,可以自定义OutputFormat。
要在一个mapreduce程序中根据数据的不同输出两类结果到不同目录,这类灵活的输出需求可以通过自定义outputformat来实现。
1)自定义OutputFormat步骤
(1)自定义一个类继承FileOutputFormat。
(2)改写recordwriter,具体改写输出数据的方法write()。
2)实操案例:
详见7.6 修改日志内容及自定义日志输出路径(自定义OutputFormat)。
3.7 计数器应用
Hadoop为每个作业维护若干内置计数器,以描述多项指标。例如,某些计数器记录已处理的字节数和记录数,使用户可监控已处理的输入数据量和已产生的输出数据量。
1)API
(1)采用枚举的方式统计计数
enum MyCounter{MALFORORMED,NORMAL} //对枚举定义的自定义计数器加1 context.getCounter(MyCounter.MALFORORMED).increment(1);
(2)采用计数器组、计数器名称的方式统计
context.getCounter(“counterGroup”, “countera”).increment(1); 组名和计数器名称随便起,但最好有意义。
(3)计数结果在程序运行后的控制台上查看。
2)案例实操
详见7.6 修改日志内容及自定义日志输出路径(自定义OutputFormat)。
3.8 Join多种应用
3.8.1 Reduce join
1)原理:
Map端的主要工作:为来自不同表(文件)的key/value对打标签以区别不同来源的记录。然后用连接字段作为key,其余部分和新加的标志作为value,最后进行输出。
reduce端的主要工作:在reduce端以连接字段作为key的分组已经完成,我们只需要在每一个分组当中将那些来源于不同文件的记录(在map阶段已经打标志)分开,最后进行合并就ok了
2)该方法的缺点
这里主要分析一下reduce join的一些不足。之所以会存在reduce join这种方式,是因为整体数据被分割了,每个map task只处理一部分数据而不能够获取到所有需要的join字段,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mapreduce框架的特性,让他按照join key进行分区,将所有join key相同的记录集中起来进行处理,所以reduce join这种方式就出现了。
这种方式的缺点很明显就是会造成map和reduce端也就是shuffle阶段出现大量的数据传输,效率很低。
3.8.2 Map join
1)使用场景:一张表十分小、一张表很大。
2)使用方法:
在提交作业的时候先将小表文件放到该作业的DistributedCache中,然后从DistributeCache中取出该小表进行join (比如放到Hash Map等等容器中)。然后扫描大表,看大表中的每条记录的join key/value值是否能够在内存中找到相同join key的记录,如果有则直接输出结果。
3.8.3 Distributedcache分布式缓存
1)数据倾斜原因
如果是多张表的操作都是在reduce阶段完成,reduce端的处理压力太大,map节点的运算负载则很低,资源利用率不高,且在reduce阶段极易产生数据倾斜。
2)实操案例:
详见7.4.1 需求1:reduce端表合并(数据倾斜)
3)解决方案
在map端缓存多张表,提前处理业务逻辑,这样增加map端业务,减少reduce端数据的压力,尽可能的减少数据倾斜。
4)具体办法:采用distributedcache
(1)在mapper的setup阶段,将文件读取到缓存集合中
(2)在驱动函数中加载缓存。
job.addCacheFile(new URI(“file:/e:/mapjoincache/pd.txt”));// 缓存普通文件到task运行节点
5)实操案例:
详见7.4.2需求2:map端表合并(Distributedcache)
3.9 数据清洗
1)概述
在运行核心业务Mapreduce程序之前,往往要先对数据进行清洗,清理掉不符合用户要求的数据。清理的过程往往只需要运行mapper程序,不需要运行reduce程序。
2)实操案例
详见7.7 日志清洗(数据清洗)。
3.10 MapReduce开发总结
在编写mapreduce程序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1)输入数据接口:InputFormat
默认使用的实现类是:TextInputFormat
TextInputFormat的功能逻辑是:一次读一行文本,然后将该行的起始偏移量作为key,行内容作为value返回
CombineTextInputFormat可以把多个小文件合并成一个切片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用户还可以自定义InputFormat。
2)逻辑处理接口:Mapper
用户根据业务需求实现其中三个方法:map() setup() cleanup ()
3)Partitioner分区
有默认实现 HashPartitioner,逻辑是根据key的哈希值和numReduces来返回一个分区号;key.hashCode()&Integer.MAXVALUE % numReduces
如果业务上有特别的需求,可以自定义分区。
4)Comparable排序
当我们用自定义的对象作为key来输出时,就必须要实现WritableComparable接口,重写其中的compareTo()方法。
部分排序:对最终输出的没一个文件进行内部排序。
全排序:对所有数据进行排序,通常只有一个Reduce。
二次排序:排序的条件有两个。
5)Combiner合并
Combiner合并可以提高程序执行效率,减少io传输。但是使用时必须不能影响原有的业务处理结果。
6)reduce端分组:Groupingcomparator
reduceTask拿到输入数据(一个partition的所有数据)后,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组,其分组的默认原则是key相同,然后对每一组kv数据调用一次reduce()方法,并且将这一组kv中的第一个kv的key作为参数传给reduce的key,将这一组数据的value的迭代器传给reduce()的values参数。
利用上述这个机制,我们可以实现一个高效的分组取最大值的逻辑。
自定义一个bean对象用来封装我们的数据,然后改写其compareTo方法产生倒序排序的效果。然后自定义一个Groupingcomparator,将bean对象的分组逻辑改成按照我们的业务分组id来分组(比如订单号)。这样,我们要取的最大值就是reduce()方法中传进来key。
7)逻辑处理接口:Reducer
用户根据业务需求实现其中三个方法: reduce() setup() cleanup ()
8)输出数据接口:OutputFormat
默认实现类是TextOutputFormat,功能逻辑是:将每一个KV对向目标文本文件中输出为一行。
用户还可以自定义OutputFormat。
四 Hadoop数据压缩
4.1 概述
压缩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底层存储系统(HDFS)读写字节数。压缩提高了网络带宽和磁盘空间的效率。在Hadood下,尤其是数据规模很大和工作负载密集的情况下,使用数据压缩显得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I/O操作和网络数据传输要花大量的时间。还有,Shuffle与Merge过程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I/O压力。
鉴于磁盘I/O和网络带宽是Hadoop的宝贵资源,数据压缩对于节省资源、最小化磁盘I/O和网络传输非常有帮助。不过,尽管压缩与解压操作的CPU开销不高,其性能的提升和资源的节省并非没有代价。
如果磁盘I/O和网络带宽影响了MapReduce作业性能,在任意MapReduce阶段启用压缩都可以改善端到端处理时间并减少I/O和网络流量。
压缩mapreduce的一种优化策略:通过压缩编码对mapper或者reducer的输出进行压缩,以减少磁盘IO,提高MR程序运行速度(但相应增加了cpu运算负担)。
注意:压缩特性运用得当能提高性能,但运用不当也可能降低性能。
基本原则:
(1)运算密集型的job,少用压缩
(2)IO密集型的job,多用压缩
4.2 MR支持的压缩编码
压缩格式 |
hadoop自带? |
算法 |
文件扩展名 |
是否可切分 |
换成压缩格式后,原来的程序是否需要修改 |
DEFAULT |
是,直接使用 |
DEFAULT |
.deflate |
否 |
和文本处理一样,不需要修改 |
Gzip |
是,直接使用 |
DEFAULT |
.gz |
否 |
和文本处理一样,不需要修改 |
bzip2 |
是,直接使用 |
bzip2 |
.bz2 |
是 |
和文本处理一样,不需要修改 |
LZO |
否,需要安装 |
LZO |
.lzo |
是 |
需要建索引,还需要指定输入格式 |
Snappy |
否,需要安装 |
Snappy |
.snappy |
否 |
和文本处理一样,不需要修改 |
为了支持多种压缩/解压缩算法,Hadoop引入了编码/解码器,如下表所示
压缩格式 |
对应的编码/解码器 |
DEFLATE |
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DefaultCodec |
gzip |
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GzipCodec |
bzip2 |
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BZip2Codec |
LZO |
com.hadoop.compression.lzo.LzopCodec |
Snappy |
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SnappyCodec |
压缩性能的比较
压缩算法 |
原始文件大小 |
压缩文件大小 |
压缩速度 |
解压速度 |
gzip |
8.3GB |
1.8GB |
17.5MB/s |
58MB/s |
bzip2 |
8.3GB |
1.1GB |
2.4MB/s |
9.5MB/s |
LZO |
8.3GB |
2.9GB |
49.3MB/s |
74.6MB/s |
http://google.github.io/snappy/
On a single core of a Core i7 processor in 64-bit mode, Snappy compresses at about 250 MB/sec or more and decompresses at about 500 MB/sec or more.
4.3 各种压缩方式详解
4.3.1 Gzip压缩
优点:压缩率比较高,而且压缩/解压速度也比较快;hadoop本身支持,在应用中处理gzip格式的文件就和直接处理文本一样;大部分linux系统都自带gzip命令,使用方便。
缺点:不支持split。
应用场景:当每个文件压缩之后在130M以内的(1个块大小内),都可以考虑用gzip压缩格式。譬如说一天或者一个小时的日志压缩成一个gzip文件,运行mapreduce程序的时候通过多个gzip文件达到并发。hive程序,streaming程序,和java写的mapreduce程序完全和文本处理一样,压缩之后原来的程序不需要做任何修改。
4.3.2 lzo压缩
优点:压缩/解压速度也比较快,合理的压缩率;支持split,是hadoop中最流行的压缩格式;可以在linux系统下安装lzop命令,使用方便。
缺点:压缩率比gzip要低一些;hadoop本身不支持,需要安装;在应用中对lzo格式的文件需要做一些特殊处理(为了支持split需要建索引,还需要指定inputformat为lzo格式)。
应用场景:一个很大的文本文件,压缩之后还大于200M以上的可以考虑,而且单个文件越大,lzo优点越越明显。
4.3.3 snappy压缩
优点:高速压缩速度和合理的压缩率。
缺点:不支持split;压缩率比gzip要低;hadoop本身不支持,需要安装;
应用场景:当mapreduce作业的map输出的数据比较大的时候,作为map到reduce的中间数据的压缩格式;或者作为一个mapreduce作业的输出和另外一个mapreduce作业的输入。
4.3.4 bzip2压缩
优点:支持split;具有很高的压缩率,比gzip压缩率都高;hadoop本身支持,但不支持native;在linux系统下自带bzip2命令,使用方便。
缺点:压缩/解压速度慢;不支持native。
应用场景:适合对速度要求不高,但需要较高的压缩率的时候,可以作为mapreduce作业的输出格式;或者输出之后的数据比较大,处理之后的数据需要压缩存档减少磁盘空间并且以后数据用得比较少的情况;或者对单个很大的文本文件想压缩减少存储空间,同时又需要支持split,而且兼容之前的应用程序(即应用程序不需要修改)的情况。
4.3.5 如何选择压缩格式?
Hadoop应用处理的数据集非常大,因此需要借助于压缩。使用哪种压缩格式与待处理的文件的大小、格式和所使用的工具相关。下面我们给出了一些建议,大致是按照效率从高到低排序的。
1)使用容器文件格式,例如顺序文件、RCFile或者Avro 数据文件,所有这些文件格式同时支持压缩和切分。通常最好与一个快速压缩工具联合使用,例如LZO,LZ4或者 Snappy。
2)使用支持切分的压缩格式,例如bzip2(尽管bzip2 非常慢),或者使用通过索引实现切分的压缩格式,例如LZO。
3)在应用中将文件切分成块,并使用任意一种压缩格式为每个数据块建立压缩文件(不论它是否支持切分)。这种情况下,需要合理选择数据块的大小,以确保压缩后数据块的大小近似与HDFS块的大小。
4)存储未经压缩的文件。
对大文件来说,不要使用不支持切分整个文件的压缩格式,因为会失去数据的本地特性,进而造成MapReduce应用效率低下。
4.4 采用压缩的位置
压缩可以在MapReduce作用的任意阶段启用。
1)输入压缩:
在有大量数据并计划重复处理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对输入进行压缩。然而,你无须显示指定使用的编解码方式。Hadoop自动检查文件扩展名,如果扩展名能够匹配,就会用恰当的编解码方式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否则,Hadoop就不会使用任何编解码器。
2)压缩mapper输出:
当map任务输出的中间数据量很大时,应考虑在此阶段采用压缩技术。这能显著改善内部数据Shuffle过程,而Shuffle过程在Hadoop处理过程中是资源消耗最多的环节。如果发现数据量大造成网络传输缓慢,应该考虑使用压缩技术。可用于压缩mapper输出的快速编解码器包括LZO或者Snappy。
注:LZO是供Hadoop压缩数据用的通用压缩编解码器。其设计目标是达到与硬盘读取速度相当的压缩速度,因此速度是优先考虑的因素,而不是压缩率。与gzip编解码器相比,它的压缩速度是gzip的5倍,而解压速度是gzip的2倍。同一个文件用LZO压缩后比用gzip压缩后大50%,但比压缩前小25%~50%。这对改善性能非常有利,map阶段完成时间快4倍。
3)压缩reducer输出:
在此阶段启用压缩技术能够减少要存储的数据量,因此降低所需的磁盘空间。当mapreduce作业形成作业链条时,因为第二个作业的输入也已压缩,所以启用压缩同样有效。
4.5 压缩配置参数
要在Hadoop中启用压缩,可以配置如下参数(mapred-site.xml文件中):
参数 |
默认值 |
阶段 |
建议 |
io.compression.codecs (在core-site.xml中配置) |
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DefaultCodec, 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GzipCodec, 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BZip2Codec, 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Lz4Codec |
输入压缩 |
Hadoop使用文件扩展名判断是否支持某种编解码器 |
mapreduce.map.output.compress |
false |
mapper输出 |
这个参数设为true启用压缩 |
mapreduce.map.output.compress.codec |
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DefaultCodec |
mapper输出 |
使用LZO、LZ4或snappy编解码器在此阶段压缩数据 |
mapreduce.output.fileoutputformat.compress |
false |
reducer输出 |
这个参数设为true启用压缩 |
mapreduce.output.fileoutputformat.compress.codec |
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 DefaultCodec |
reducer输出 |
使用标准工具或者编解码器,如gzip和bzip2 |
mapreduce.output.fileoutputformat.compress.type |
RECORD |
reducer输出 |
SequenceFile输出使用的压缩类型:NONE和BLOCK |
4.6 压缩实战
压缩案例详见7.10 压缩/解压缩。
五 Yarn
5.1 Yarn概述
Yarn是一个资源调度平台,负责为运算程序提供服务器运算资源,相当于一个分布式的操作系统平台,而mapreduce等运算程序则相当于运行于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程序
5.2 Yarn的重要概念
1)Yarn并不清楚用户提交的程序的运行机制
2)Yarn只提供运算资源的调度(用户程序向Yarn申请资源,Yarn就负责分配资源)
3)Yarn中的主管角色叫ResourceManager
4)Yarn中具体提供运算资源的角色叫NodeManager
5)这样一来,Yarn其实就与运行的用户程序完全解耦,就意味着Yarn上可以运行各种类型的分布式运算程序(mapreduce只是其中的一种),比如mapreduce、storm程序,spark程序……
6)所以,spark、storm等运算框架都可以整合在Yarn上运行,只要他们各自的框架中有符合Yarn规范的资源请求机制即可。
7)Yarn就成为一个通用的资源调度平台,从此,企业中以前存在的各种运算集群都可以整合在一个物理集群上,提高资源利用率,方便数据共享。
5.3 Yarn基本架构
从YARN的架构图来看,它主要由ResourceManager、NodeManager、ApplicationMaster和Container等以下几个组件构成。
1)ResourceManager(RM)
YARN分层结构的本质是ResourceManager。这个实体控制整个集群并管理应用程序向基础计算资源的分配。ResourceManager将各个资源部分(计算、内存、带宽等)精心安排给基础NodeManager(YARN的每节点代理)。ResourceManager还与ApplicationMaster一起分配资源,与NodeManager一起启动和监视它们的基础应用程序。在此上下文中,ApplicationMaster承担了以前的TaskTracker的一些角色,ResourceManager承担了JobTracker 的角色。
总的来说,RM有以下作用
(1)处理客户端请求
(2)启动或监控ApplicationMaster
(3)监控NodeManager
(4)资源的分配与调度
2)ApplicationMaster(AM)
ApplicationMaster管理在YARN内运行的每个应用程序实例。ApplicationMaster负责协调来自ResourceManager的资源,并通过NodeManager监视容器的执行和资源使用(CPU、内存等的资源分配)。请注意,尽管目前的资源更加传统(CPU 核心、内存),但未来会带来基于手头任务的新资源类型(比如图形处理单元或专用处理设备)。从YARN角度讲,ApplicationMaster是用户代码,因此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YARN假设ApplicationMaster存在错误或者甚至是恶意的,因此将它们当作无特权的代码对待。
总的来说,AM有以下作用
(1)负责数据的切分
(2)为应用程序申请资源并分配给内部的任务
(3)任务的监控与容错
3)NodeManager(NM)
NodeManager管理YARN集群中的每个节点。NodeManager提供针对集群中每个节点的服务,从监督对一个容器的终生管理到监视资源和跟踪节点健康。MRv1通过插槽管理Map 和Reduce任务的执行,而NodeManager管理抽象容器,这些容器代表着可供一个特定应用程序使用的针对每个节点的资源。
总的来说,NM有以下作用
(1)管理单个节点上的资源
(2)处理来自ResourceManager的命令
(3)处理来自ApplicationMaster的命令
4)Container
Container是YARN中的资源抽象,它封装了某个节点上的多维度资源,如内存、CPU、磁盘、网络等,当AM向RM申请资源时,RM为AM返回的资源便是用Container表示的。YARN会为每个任务分配一个Container,且该任务只能使用该Container中描述的资源。
总的来说,Container有以下作用
对任务运行环境进行抽象,封装CPU、内存等多维度的资源以及环境变量、启动命令等任务运行相关的信息
要使用一个YARN集群,首先需要一个包含应用程序的客户的请求。ResourceManager协商一个容器的必要资源,启动一个ApplicationMaster来表示已提交的应用程序。通过使用一个资源请求协议,ApplicationMaster协商每个节点上供应用程序使用的资源容器。执行应用程序时,ApplicationMaster监视容器直到完成。当应用程序完成时,ApplicationMaster从 ResourceManager注销其容器,执行周期就完成了。
通过上面的讲解,应该明确的一点是,旧的Hadoop架构受到了JobTracker的高度约束,JobTracker负责整个集群的资源管理和作业调度。新的YARN架构打破了这种模型,允许一个新ResourceManager管理跨应用程序的资源使用,ApplicationMaster负责管理作业的执行。这一更改消除了一处瓶颈,还改善了将Hadoop集群扩展到比以前大得多的配置的能力。此外,不同于传统的MapReduce,YARN允许使用MPI( 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 等标准通信模式,同时执行各种不同的编程模型,包括图形处理、迭代式处理、机器学习和一般集群计算。
5.4 Yarn工作机制
1)Yarn运行机制
2)工作机制详解
(0)Mr程序提交到客户端所在的节点
(1)Yarnrunner向Resourcemanager申请一个Application。
(2)rm将该应用程序的资源路径返回给yarnrunner
(3)该程序将运行所需资源提交到HDFS上
(4)程序资源提交完毕后,申请运行mrAppMaster
(5)RM将用户的请求初始化成一个task
(6)其中一个NodeManager领取到task任务。
(7)该NodeManager创建容器Container,并产生MRAppmaster
(8)Container从HDFS上拷贝资源到本地
(9)MRAppmaster向RM 申请运行maptask容器
(10)RM将运行maptask任务分配给另外两个NodeManager,另两个NodeManager分别领取任务并创建容器。
(11)MR向两个接收到任务的NodeManager发送程序启动脚本,这两个NodeManager分别启动maptask,maptask对数据分区排序。
(12)MRAppmaster向RM申请2个容器,运行reduce task。
(13)reduce task向maptask获取相应分区的数据。
(14)程序运行完毕后,MR会向RM注销自己。
5.5 资源调度器
目前,Hadoop作业调度器主要有三种:FIFO、Capacity Scheduler和Fair Scheduler。Hadoop2.7.2默认的资源调度器是Capacity Scheduler。
具体设置详见:yarn-default.xml文件
<property> <description>The class to use as the resource scheduler.</description> <name>yarn.resourcemanager.scheduler.class</name> <value>org.apache.hadoop.yarn.server.resourcemanager.scheduler.capacity.CapacityScheduler</value> </property> |
1)先进先出调度器(FIFO)
FIFO是Hadoop中默认的调度器,也是一种批处理调度器。它先按照作业的优先级高低,再按照到达时间的先后选择被执行的作业。原理图如下所示。
比如,一个TaskTracker正好有一个空闲的slot,此时FIFO调度器的队列已经排好序,就选择排在最前面的任务job1,job1包含很多map task和reduce task。假如空闲资源是map slot,我们就选择job1中的map task。假如map task0要处理的数据正好存储在该TaskTracker 节点上,根据数据的本地性,调度器把map task0分配给该TaskTracker。FIFO 调度器整体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2)容量调度器(Capacity Scheduler)
支持多个队列,每个队列可配置一定的资源量,每个队列采用FIFO调度策略,为了防止同一个用户的作业独占队列中的资源,该调度器会对同一用户提交的作业所占资源量进行限定。调度时,首先按以下策略选择一个合适队列:计算每个队列中正在运行的任务数与其应该分得的计算资源之间的比值,选择一个该比值最小的队列;然后按以下策略选择该队列中一个作业:按照作业优先级和提交时间顺序选择,同时考虑用户资源量限制和内存限制。 原理图如下所示。
比如我们分为三个队列:queueA、queueB和queueC,每个队列的 job 按照到达时间排序。假如这里有100个slot,queueA分配20%的资源,可配置最多运行15个task,queueB 分配50%的资源,可配置最多运行25个task,queueC分配30%的资源,可配置最多运行25个task。这三个队列同时按照任务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比如,job11、job21和job31分别排在队列最前面,是最先运行,也是同时运行。
3)公平调度器(Fair Scheduler)
同计算能力调度器类似,支持多队列多用户,每个队列中的资源量可以配置,同一队列中的作业公平共享队列中所有资源。原理图如下所示
比如有三个队列:queueA、queueB和queueC,每个队列中的 job 按照优先级分配资源,优先级越高分配的资源越多,但是每个 job 都会分配到资源以确保公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每个 job 理想情况下获得的计算资源与实际获得的计算资源存在一种差距, 这个差距就叫做缺额。在同一个队列中,job的资源缺额越大,越先获得资源优先执行。作业是按照缺额的高低来先后执行的,而且可以看到上图有多个作业同时运行。
5.6 作业提交全过程
1)作业提交过程之YARN
2)作业提交过程之MapReduce
3)作业提交过程之读数据
4)作业提交过程之写数据
5)作业提交详解
(1)作业提交
client调用job.waitForCompletion方法,向整个集群提交MapReduce作业 (第1步) 。 新的作业ID(应用ID)由资源管理器分配(第2步)。作业的client核实作业的输出, 计算输入的split, 将作业的资源(包括Jar包, 配置文件, split信息)拷贝给HDFS(第3步)。最后, 通过调用资源管理器的submitApplication()来提交作业(第4步)。
(2)作业初始化
当资源管理器收到submitApplciation()的请求时, 就将该请求发给调度器(scheduler), 调度器分配container, 然后资源管理器在该container内启动应用管理器进程, 由节点管理器监控(第5步)。
MapReduce作业的应用管理器是一个主类为MRAppMaster的Java应用。其通过创造一些bookkeeping对象来监控作业的进度, 得到任务的进度和完成报告(第6步)。然后其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得到由客户端计算好的输入split(第7步)。然后为每个输入split创建一个map任务, 根据mapreduce.job.reduces创建reduce任务对象。
(3)任务分配
如果作业很小, 应用管理器会选择在其自己的JVM中运行任务。
如果不是小作业, 那么应用管理器向资源管理器请求container来运行所有的map和reduce任务(第8步)。这些请求是通过心跳来传输的, 包括每个map任务的数据位置, 比如存放输入split的主机名和机架(rack)。调度器利用这些信息来调度任务, 尽量将任务分配给存储数据的节点, 或者分配给和存放输入split的节点相同机架的节点。
(4)任务运行
当一个任务由资源管理器的调度器分配给一个container后, 应用管理器通过联系节点管理器来启动container(第9步)。任务由一个主类为YarnChild的Java应用执行。在运行任务之前首先本地化任务需要的资源, 比如作业配置, JAR文件, 以及分布式缓存的所有文件(第10步)。最后, 运行map或reduce任务(第11步)。
YarnChild运行在一个专用的JVM中, 但是YARN不支持JVM重用。
(5)进度和状态更新
YARN中的任务将其进度和状态(包括counter)返回给应用管理器, 客户端每秒(通过mapreduce.client.progressmonitor.pollinterval设置)向应用管理器请求进度更新, 展示给用户。
(6)作业完成
除了向应用管理器请求作业进度外, 客户端每5分钟都会通过调用waitForCompletion()来检查作业是否完成。时间间隔可以通过mapreduce.client.completion.pollinterval来设置。作业完成之后, 应用管理器和container会清理工作状态, OutputCommiter的作业清理方法也会被调用。作业的信息会被作业历史服务器存储以备之后用户核查。
5.7 任务的推测执行
1)作业完成时间取决于最慢的任务完成时间
一个作业由若干个Map任务和Reduce任务构成。因硬件老化、软件Bug等,某些任务可能运行非常慢。
典型案例:系统中有99%的Map任务都完成了,只有少数几个Map老是进度很慢,完不成,怎么办?
2)推测执行机制:
发现拖后腿的任务,比如某个任务运行速度远慢于任务平均速度。为拖后腿任务启动一个备份任务,同时运行。谁先运行完,则采用谁的结果。
3)执行推测任务的前提条件
(1)每个task只能有一个备份任务;
(2)当前job已完成的task必须不小于0.05(5%)
(3)开启推测执行参数设置。Hadoop2.7.2 mapred-site.xml文件中默认是打开的。
<property> <name>mapreduce.map.speculative</name> <value>true</value> <description>If true, then multiple instances of some map tasks may be executed in parallel.</description> </property>
<property> <name>mapreduce.reduce.speculative</name> <value>true</value> <description>If true, then multiple instances of some reduce tasks may be executed in parallel.</description> </property> |
4)不能启用推测执行机制情况
(1)任务间存在严重的负载倾斜;
(2)特殊任务,比如任务向数据库中写数据。
5)算法原理:
假设某一时刻,任务T的执行进度为progress,则可通过一定的算法推测出该任务的最终完成时刻estimateEndTime。另一方面,如果此刻为该任务启动一个备份任务,则可推断出它可能的完成时刻estimateEndTime`,于是可得出以下几个公式:
estimateEndTime=estimatedRunTime+taskStartTime
estimatedRunTime=(currentTimestamp-taskStartTime)/progress
estimateEndTime`= currentTimestamp+averageRunTime
其中,
currentTimestamp为当前时刻;
taskStartTime为该任务的启动时刻;
averageRunTime为已经成功运行完成的任务的平均运行时间;
progress是任务运行的比例(0.1-1);
这样,MRv2总是选择(estimateEndTime- estimateEndTime·)差值最大的任务,并为之启动备份任务。为了防止大量任务同时启动备份任务造成的资源浪费,MRv2为每个作业设置了同时启动的备份任务数目上限。
推测执行机制实际上采用了经典的优化算法:以空间换时间,它同时启动多个相同任务处理相同的数据,并让这些任务竞争以缩短数据处理时间。显然,这种方法需要占用更多的计算资源。在集群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应合理使用该机制,争取在多用少量资源的情况下,减少作业的计算时间。
六 Hadoop企业优化
6.1 MapReduce 跑的慢的原因
Mapreduce 程序效率的瓶颈在于两点:
1)计算机性能
CPU、内存、磁盘健康、网络
2)I/O 操作优化
(1)数据倾斜
(2)map和reduce数设置不合理
(3)reduce等待过久
(4)小文件过多
(5)大量的不可分块的超大文件
(6)spill次数过多
(7)merge次数过多等。
6.2 MapReduce优化方法
MapReduce优化方法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6.2.1 数据输入
(1)合并小文件:在执行mr任务前将小文件进行合并,大量的小文件会产生大量的map任务,增大map任务装载次数,而任务的装载比较耗时,从而导致 mr 运行较慢。
(2)采用ConbinFileInputFormat来作为输入,解决输入端大量小文件场景。
6.2.2 Map阶段
1)减少spill次数:通过调整io.sort.mb及sort.spill.percent参数值,增大触发spill的内存上限,减少spill次数,从而减少磁盘 IO。
2)减少merge次数:通过调整io.sort.factor参数,增大merge的文件数目,减少merge的次数,从而缩短mr处理时间。
3)在 map 之后先进行combine处理,减少 I/O。
6.2.3 Reduce阶段
1)合理设置map和reduce数:两个都不能设置太少,也不能设置太多。太少,会导致task等待,延长处理时间;太多,会导致 map、reduce任务间竞争资源,造成处理超时等错误。
2)设置map、reduce共存:调整slowstart.completedmaps参数,使map运行到一定程度后,reduce也开始运行,减少reduce的等待时间。
3)规避使用reduce,因为Reduce在用于连接数据集的时候将会产生大量的网络消耗。
4)合理设置reduc端的buffer,默认情况下,数据达到一个阈值的时候,buffer中的数据就会写入磁盘,然后reduce会从磁盘中获得所有的数据。也就是说,buffer和reduce是没有直接关联的,中间多个一个写磁盘->读磁盘的过程,既然有这个弊端,那么就可以通过参数来配置,使得buffer中的一部分数据可以直接输送到reduce,从而减少IO开销:mapred.job.reduce.input.buffer.percent,默认为0.0。当值大于0的时候,会保留指定比例的内存读buffer中的数据直接拿给reduce使用。这样一来,设置buffer需要内存,读取数据需要内存,reduce计算也要内存,所以要根据作业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
6.2.4 IO传输
1)采用数据压缩的方式,减少网络IO的的时间。安装Snappy和LZOP压缩编码器。
2)使用SequenceFile二进制文件
6.2.5 数据倾斜问题
1)数据倾斜现象
数据频率倾斜——某一个区域的数据量要远远大于其他区域。
数据大小倾斜——部分记录的大小远远大于平均值。
2)如何收集倾斜数据
在reduce方法中加入记录map输出键的详细情况的功能。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AX_VALUES = “skew.maxvalues”; private int maxValueThreshold;
@Override public void configure(JobConf job) { maxValueThreshold = job.getInt(MAX_VALUES, 100);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duce(Text key, Iterator<Text> values, OutputCollector<Text, Text> output, Reporter reporter) throws IOException { int i = 0; while (values.hasNext()) { values.next(); i++; }
if (++i > maxValueThreshold) { log.info(“Received ” + i + ” values for key ” + key); } } |
3)减少数据倾斜的方法
方法1:抽样和范围分区
可以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抽样得到的结果集来预设分区边界值。
方法2:自定义分区
另一个抽样和范围分区的替代方案是基于输出键的背景知识进行自定义分区。例如,如果map输出键的单词来源于一本书。其中大部分必然是省略词(stopword)。那么就可以将自定义分区将这部分省略词发送给固定的一部分reduce实例。而将其他的都发送给剩余的reduce实例。
方法3:Combine
使用Combine可以大量地减小数据频率倾斜和数据大小倾斜。在可能的情况下,combine的目的就是聚合并精简数据。
方法4:采用Map Join,尽量避免Reduce Join。
6.2.6 常用的调优参数
1)资源相关参数
(1)以下参数是在用户自己的mr应用程序中配置就可以生效(mapred-default.xml)
配置参数 |
参数说明 |
mapreduce.map.memory.mb |
一个Map Task可使用的资源上限(单位:MB),默认为1024。如果Map Task实际使用的资源量超过该值,则会被强制杀死。 |
mapreduce.reduce.memory.mb |
一个Reduce Task可使用的资源上限(单位:MB),默认为1024。如果Reduce Task实际使用的资源量超过该值,则会被强制杀死。 |
mapreduce.map.cpu.vcores |
每个Map task可使用的最多cpu core数目,默认值: 1 |
mapreduce.reduce.cpu.vcores |
每个Reduce task可使用的最多cpu core数目,默认值: 1 |
mapreduce.reduce.shuffle.parallelcopies |
每个reduce去map中拿数据的并行数。默认值是5 |
mapreduce.reduce.shuffle.merge.percent |
buffer中的数据达到多少比例开始写入磁盘。默认值0.66 |
mapreduce.reduce.shuffle.input.buffer.percent |
buffer大小占reduce可用内存的比例。默认值0.7 |
mapreduce.reduce.input.buffer.percent |
指定多少比例的内存用来存放buffer中的数据,默认值是0.0 |
(2)应该在yarn启动之前就配置在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中才能生效(yarn-default.xml)
配置参数 |
参数说明 |
yarn.scheduler.minimum-allocation-mb 1024 |
给应用程序container分配的最小内存 |
yarn.scheduler.maximum-allocation-mb 8192 |
给应用程序container分配的最大内存 |
yarn.scheduler.minimum-allocation-vcores 1 |
每个container申请的最小CPU核数 |
yarn.scheduler.maximum-allocation-vcores 32 |
每个container申请的最大CPU核数 |
yarn.nodemanager.resource.memory-mb 8192 |
给containers分配的最大物理内存 |
(3)shuffle性能优化的关键参数,应在yarn启动之前就配置好(mapred-default.xml)
配置参数 |
参数说明 |
mapreduce.task.io.sort.mb 100 |
shuffle的环形缓冲区大小,默认100m |
mapreduce.map.sort.spill.percent 0.8 |
环形缓冲区溢出的阈值,默认80% |
2)容错相关参数(mapreduce性能优化)
配置参数 |
参数说明 |
mapreduce.map.maxattempts |
每个Map Task最大重试次数,一旦重试参数超过该值,则认为Map Task运行失败,默认值:4。 |
mapreduce.reduce.maxattempts |
每个Reduce Task最大重试次数,一旦重试参数超过该值,则认为Map Task运行失败,默认值:4。 |
mapreduce.task.timeout |
Task超时时间,经常需要设置的一个参数,该参数表达的意思为:如果一个task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进入,即不会读取新的数据,也没有输出数据,则认为该task处于block状态,可能是卡住了,也许永远会卡主,为了防止因为用户程序永远block住不退出,则强制设置了一个该超时时间(单位毫秒),默认是600000。如果你的程序对每条输入数据的处理时间过长(比如会访问数据库,通过网络拉取数据等),建议将该参数调大,该参数过小常出现的错误提示是“AttemptID:attempt_14267829456721_123456_m_000224_0 Timed out after 300 secsContainer killed by the ApplicationMaster.”。 |
6.3 HDFS小文件优化方法
6.3.1 HDFS小文件弊端
HDFS上每个文件都要在namenode上建立一个索引,这个索引的大小约为150byte,这样当小文件比较多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的索引文件,一方面会大量占用namenode的内存空间,另一方面就是索引文件过大是的索引速度变慢。
6.3.2 解决方案
1)Hadoop Archive:
是一个高效地将小文件放入HDFS块中的文件存档工具,它能够将多个小文件打包成一个HAR文件,这样在减少namenode内存使用的同时。
2)Sequence file:
sequence file由一系列的二进制key/value组成,如果key为文件名,value为文件内容,则可以将大批小文件合并成一个大文件。
3)CombineFileInputFormat:
CombineFileInputFormat是一种新的inputformat,用于将多个文件合并成一个单独的split,另外,它会考虑数据的存储位置。
4)开启JVM重用
对于大量小文件Job,可以开启JVM重用会减少45%运行时间。
JVM重用理解:一个map运行一个jvm,重用的话,在一个map在jvm上运行完毕后,jvm继续运行其他jvm
具体设置:mapreduce.job.jvm.numtasks值在10-20之间。
七 MapReduce实战
7.1 WordCount案例
7.2 流量汇总程序案例
7.3 辅助排序和二次排序案例(GroupingComparator)
大数据技术之辅助排序和二次排序案例(GroupingComparator)
7.4 MapReduce中多表合并案例
7.5 小文件处理(自定义InputFormat)
7.6 过滤日志及自定义日志输出路径(自定义OutputFormat)
过滤日志及自定义日志输出路径(自定义OutputFormat)
7.7 日志清洗案例
7.8 倒排索引(多job串联)
7.9 找博客共同好友案例
7.10 压缩/解压缩案例
八 常见错误
1)导包容易出错。尤其Text.
2)Mapper中第一个输入的参数必须是LongWritable或者NullWritable,不可以是IntWritable. 报的错误是类型转换异常。
3)java.lang.Exception: java.io.IOException: Illegal partition for 13926435656 (4),说明partition和reducetask个数没对上,调整reducetask个数。
4)如果分区数不是1,但是reducetask为1,是否执行分区过程。答案是:不执行分区过程。因为在maptask的源码中,执行分区的前提是先判断reduceNum个数是否大于1。不大于1肯定不执行。
5)在Windows环境编译的jar包导入到linux环境中运行,
hadoop jar wc.jar com.xyg.mapreduce.wordcount.WordCountDriver /user/root/ /user/root/output
报如下错误: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UnsupportedClassVersionError: com/root/mapreduce/wordcount/WordCountDriver : Unsupported major.minor version 52.0
原因是Windows环境用的jdk1.7,linux环境用的jdk1.8。
解决方案:统一jdk版本。
6)缓存pd.txt小文件案例中,报找不到pd.txt文件
原因:大部分为路径书写错误。还有就是要检查pd.txt.txt的问题。
7)报类型转换异常。
通常都是在驱动函数中设置map输出和最终输出时编写错误。
Map输出的key如果没有排序,也会报类型转换异常。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