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建成的重要途径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其基本目标是实现市域范围内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因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要兼备秩序与活力两大维度。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是实现五方面作用的联动共振: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关键领域法律立改废工作,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提炼传统德治内核,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发挥自治调节作用;建立智能化监测预警网络,发挥智治支撑作用。

 市域覆盖了乡村、城市、城郊等多元化社区类型,具备统筹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环境。市域是人口等各类要素的集中地,具备相对完善的立法、行政、司法权限,涵盖党委、政府、社会、大众等多元化社会治理主体,可以有效的破解“九龙治水”困境。可以说,市域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

1、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可持续性、有保障的安全感是当代人民的基本需求,因此,社会稳定、有序、和谐是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社会治理相继经历了政社合一、社会管理的主要发展阶段。在计划经济与政社合一阶段,我们国家实现了社会的高度有序,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一度将社会主要视为治理的对象而不是重要的主体,这两个阶段严苛的政府计划与管控致使社会活力相对不足,不益于社会秩序的长期性维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社会治理的两阶段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从2020年到2035年,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当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国家和谐、社会文明、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和“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市域社会治理的目标便是,在市域范围内让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2、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标值测量的主要维度

 怎样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行衡量?一些地区的现有探索为我们带来了启发。比如说,北京市2016年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从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动员、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党的建设6大方面28个指标制订了发展规划。上海市于2017年发布的《上海市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从社会活力、城市管理、社会安全、社区建设、社会文明5个方面明确提出了17项发展规划。浙江省自2018年开始发布的平安浙江指数,采用“大平安”的概念定期衡量市域(含区县)平安建设的状况,这其中就包括社会政治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经济金融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8个一级指标,其下又细分为19个二级指标,以及总计129个三级指标,为客观全面又有针对性地描述一个地区安全状况带来了重要参考。

市域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建成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社会安全与稳定风险已遍布各个领域。去除掉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维度,结合上述目标定位,大家认为社会治理指标体系的重点包括社会治安、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社会矛盾化解(如信访、劳动关系仲裁)这些社会秩序维度,同时包含社会组织、社区参与、公益慈善这些社会活力维度。按照当地政府获取数据的能力,社会治安重点用犯罪率、治安事件发生率、群众安全感感知来衡量,生产安全用每亿元地区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来衡量,食品药品安全用食品安全整体检测合格率、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投诉率来衡量,应急管理用火灾发生率或者受灾人口比重来衡量,社会矛盾化解可以重点用信访发生率与每万人口人民调解纠纷数来衡量,社会组织用每万人口社会组织、自治组织拥有量来衡量,社区参与用村居选举参与率等指标来衡量,公益慈善用人均社会捐赠款物来衡量。权重方面,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社会秩序与社会活力分别按照70%与30%的比重进行分配。

3、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思路与建议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党委领导与政府负责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须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并不断地将其转换为制度优势。以深化放管服与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创建社会治理领域大部门、大网格、大平台、大执法组织基础,促进治理的协同联动。夯实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将网格化治理的功能从信息采集扩展到辅助监管与精细化服务。突出主题,重视服务,提升特殊人群分类管理水平。加强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完善服务网络。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专门针对重点领域,增强服务社会和谐有序的法律立改废工作,强化公平执法。创建扫黑除恶等专项打击行动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稳定化的治安行动政策体系。明晰基层政权与村居自治组织间权责的合理划分,明晰网格组织的法律定位及部门间组织关系。健全数字化时代的法治保障体系,明晰数据采集与调用的条件与合法程序,创建信息电子认证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领域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归纳与提炼我们国家传统德治的内核,创建起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实现德治教化与凝聚共同价值观的结合。创新发展传统德治文化载体,充分有效的发挥教化作用。

 发挥自治调节作用。新时期市域社会治理要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基础上,广泛的调动各方主体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基层自治、村民议事说事、群团协作、公民自觉的作用,多层面多领域创建社会自治机制,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激活村居社区自治机制,培育现代文明对话与协商能力。全力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格局。创建激励机制,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

 发挥智治支撑作用。智能化是当今社会治理的主要趋势,且早已在市域精准供给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治理效率、部门协同治理方面有所显现。依托于“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网络,创建统一的智能化社会治理监测与应用网络。适应企业依托于技术高度参与治理的趋势,创建政企联动的治理体制,规范政府购买企业信息化技术的流程与基本模式。

原创文章,作者:jamestack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24288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0日 10:47
下一篇 2022年4月10日 10: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