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推行精益失败的几大原因如何?

原因一

急功近利,忘记管理的积累

对于很多民营企业老板来讲,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尤其中小民营企业更加突出。当然,万事皆有其缘由,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下就会发现,大多民营企业老板都是白手起家,甚至是从一线慢慢上来,最后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资源,加上一身胆识就创业了,所以,他们对精益的认识是不够的,对精益的理解也是不深的。


与其说急功近利,不如说对精益的认知不够。就好比生病后到底吃中药还是西药,西药见效快但副作用大,中药见效慢点但能调理身体。

搞精益何尝不是这样,你是想解决当下的问题呢,还是想解决长期根本的问题?比如你是想解决目前紧急的交货问题呢,还是想解决未来均衡生产的问题;你是想解决目前缺人的问题呢,还是想解决未来人员培养的机制问题;你是想解决目前客户关注的现场5S问题呢,还是想解决未来人员素养提升的问题。作为老板,作为一个有前瞻性的企业老板,你该如何选择?


我们说,丰田都积累了60多年,还在每天不停改善,何况我们底子薄,人员素养、制度流程、习惯文化都还不够扎实和完善呢!管理是需要积累的,积累的管理才是自己真正的管理,否则就是复制和搬运,我相信在管理这个问题上,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企业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原因二

不系统,只是点的改善

多数民营企业的精益改善确实是点对点的改善,相当缺乏系统。很多小伙伴也提到自己企业里面的改善,都是某个部门在推,并非全员参与,甚至老板都未参与,这样的精益推行注定失败,甚至可以说是劳命伤财,还不如不搞。


比如设备部门来推个TPM,生产部门搞个5S,质量部门来个TQM,都是自己搞得闹热,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也没有真正带来价值,最后都只能偃旗息鼓。


什么是点对点的改善?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生病,表面看是头疼或者脚疼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不去医院检查,就直接去药店买药,这能解决问题吗?反过来,如果是让医生做一个全面的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你是不是更放心,更安心呢?


很多时候,头疼并不是头的问题,可能是脚的问题;脚疼也很可能不是脚的问题,而是其他问题。不一而足,我们要解决的是根本问题和系统问题。


原因三

人才培养不够重视

说到人才培养,不得不又拿丰田举例,丰田推崇“造车先育人”。我在广汽工作多年,对隔壁的电装和丰田都有不少了解,在人才招聘和培养上,它们是认真的。多数是校招,从学校招过来直接培养,1年,2年,3年,就这样不断给他们培训、锻炼,很多一线员工也送到日本总部工厂培训学习,工厂内部还有很多的改善活动,甚至全球比拼……这才是在“育人”,这也真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你也可以对比下自己的企业。


很多民营企业不重视人才培养的原因在于,老板认为底下的员工就那点水平,很难提高,不想投入时间和金钱。但我想说,企业的成长是源于员工成长的红利,当一个企业的员工没有成长,老板也不帮助员工成长,那么企业面临的最大瓶颈一定是管理,包含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工程管理等等一切管理,而这些管理直接决定了企业运营的QCD(即质量、成本、交期)水平。


原因四

战略定力不够

因为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民营企业推行精益一短时间就停下来了,觉得好像解决了企业现在的突出问题,后面有其它问题再来搞一下就好,不需要持续推下去,因为老板也要考虑投入的时间和资金,这个逻辑好像正确,但实则会陷入另外一个泥潭。


这是典型的企业战略定力不够,会导致企业不但之前的精益成果难以维持,还会退步不少,甚至回到解放前,让之前的付出都变成泡影。


比如车间开个早会,当员工才刚刚进入一点状态,公司就不再坚持;比如办公室搞个5S,推行了2个月就戛然而止;还比如公司提倡合理化建议,搞了半年就没有声音……这些都是搞一场运动,而非想改变组织文化,其实这个一点也不精益,反而是浪费。


想想华为当年,花一年所有利润请咨询公司IBM,那得多少个亿吧!当然,重点不是钱多少,重点在于战略定力。


分析这些原因,出发点就一个,希望更多企业重视精益,用好精益,让精益真正为企业发展助力。


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

原创文章,作者:bd101bd10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22482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